第十五章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在鄧通身上,他老爹下了不少功夫。幼年時,就專門請了老師,教他讀經習文,希望把他培養成個滿腹經綸的才子,好光宗耀祖。

然而,鄧通同學讓他爹很失望。鄧同學雖然腦子挺好使,可對上學不感冒,隔三差五還會找些理由曠曠課。

上學很枯燥,業餘安排也並不豐富。鄧通打發業餘時光的方式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爬村口官道看車馬,類似於蹲馬路上數汽車;另外一個就是去河中戲耍、摸魚、抓蝦。

雖然鄧通不是個好學生,但他老爹並不怎麼願意管。對老年得子的鄧賢來說,只要兒子快樂,自己就很快樂。在他的溺愛下,鄧通逍遙快活地過完了自己的童年。

鄧通晃晃悠悠地成了年,二十來歲時,文化水平也只停留在初中生的層次上,毫無長進。

這時,他老爹鄧賢著急了。的確,他不能不急,本指望這位大少讀好書,為老鄧家撐門面,可混到現在也沒學個所以然。鄧賢的腸都快悔青了。

當然,鄧通也不是一無是處,最起碼他還是有特長的。他的特長就是划船。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不起眼的特長,將是他改變命運的捷徑。由此可見,業餘生活還是挺重要的。

此時鄧賢並沒發覺划船的重要性,反而看到兒子就很上火。

然而,鄧賢還是為兒子找到了一條謀生之路。嚴格意義上講,這條路不是鄧賢找到的,而是朝廷原本就明文歸定下來的。只能說,鄧通沾了他老爹的光。鄧通雖然學習成績很差勁,但依然阻擋不了他進京的腳步。

如果想弄明白鄧通何以能順利進京,就需要重新回過頭來了解一下漢初讀書人的仕途之路。

在西漢初年,讀書人如果想當官,大致有這麼三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官府指名徵召。

也就是說,官府點名道姓的把此人請來當官。這條路雖然很光彩,但真正能走得通的人卻沒幾個。因為這要求當事人有些才名,縱然轟動不了全國,最起碼也得聞名於當地。雖然不需要考試,也不計較出身,還不用花錢,但要靠真本事說話。

這條路,鄧通明顯走不通。就他那點文化水平,不把歸到文盲裡邊就已經很對的起他了。

事實上,這個辦法實施的也並不久,因為到漢武帝時,要求全國推舉孝廉,這個“指名徵召”的辦法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二個途徑是在本郡做小吏。

這是當時絕大部分讀書人的仕途之路,雖然這條路前途很渺茫,但操作起來很方便,因為地方政府有本地公務員的招聘權。也就是說,用誰不用誰,地方說了算,朝廷根本不管。更重要的是,朝廷也沒對此類公務員的錄用資格加以界定,無論阿貓阿狗,只要地方政府願意用,都有機會端這個鐵飯碗。

混個公務員如此簡單,聽起來似乎是讀書人的福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只是理論上的一個仕途之路罷了,一輩子窩在家裡少吃沒喝地捱日子的,大有人在。

原因其實很簡單,地方政府也就那麼幾個職務,讀書人在當時雖然不算多,但比起公務員崗位來說,還是人滿為患的。如此一來就難免會產生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會有暗箱操作,就會和行賄受賄聯絡到一起。

起初,混進公務員隊伍需要送禮。後來送禮的人多了,就在禮金大小上做文章。再後來,為了便於操作,乾脆對各個崗位明碼標價,賣官鬻爵的事情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朝廷雖然沒對這些崗位設定門檻,可門檻還是自動自發地產生了。這個門檻,恰恰是很多人難以逾越的。

這條路,鄧通走的通,因為他爹很有錢,幫他混進當地公務員隊伍,並不是個難事。

然而,鄧通不願意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有個弊端——很難出頭。絕大部分人,雖然花了錢,但真要想混個名堂,還是很困難的。

這些人說到底也只是地方政府的辦事員,卻並不能算是個“官”,絕大部分人就揹著那個“吏”的名號進了棺材,想熬出頭,基本很難。因為,朝廷根本就沒聽過他的名字,既然如此就不可能給他“委任狀”,既然沒有“委任狀”,那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官”。

就這樣,絕大部分人,讀了十幾年書,還花了一大些錢,卻打了一輩子雜,臨死可能連本錢都沒收回來。

這明顯是一個賠錢的買賣,鄧通雖然無所謂,精明的鄧賢肯定不願意幹。

前邊兩條路,一個鄧通走不通,一個鄧賢不願意。

不過沒關係,為體現人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