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進宮,如果算是竇漪房命運的一次轉折的話,那緊接著發生的這件事,更算是他命運的轉機。

世事就是如此,看似很悲慘、很痛苦的事情,卻可能蘊藏著意料不到的機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說,只要不到油盡燈枯、山窮水盡,就不要輕言放棄。

劉盈駕崩後,呂雉稱制天下。為便於照顧(實際是監控)諸侯王們日常起居,呂雉頗為認真的挑選了一些宮女遣送出宮,賞賜給諸侯王。呂雉這一次處世很公平,生怕厚此薄彼,讓哪個諸侯王心裡不舒服,因此,每個人得五個宮女,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在遣送名單中就有“竇漪房”這三個字。

竇漪房得到這個訊息後,著實高興了一陣。她之所以高興,是因為她認為這是返回鄉的一個機會。

竇漪房老家在清河,清河離趙國很近。趙國,成了竇漪房理想的目的地。

雖然她很想去趙國,可不見得呂雉會配合。呂雉是什麼性格,竇漪房很清楚。呂雉疑心很重,還喜歡和別人唱反調,你說東,她偏要西。和她這種人打交道,求情說好話不見得好使,更別指望給她提要求了。

呂雉很難共事,那竇漪房去趙國就可能有一些變數。不過竇漪房在宮裡這幾年也不是白混的,她很快找到了個突破口。

竇漪房找到的突破口是一名宦官。這個宦官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甚至連名字沒能留下來。但這個人卻在派遣宮女這件事上很關鍵,因為這件事是由他主持。說白了,就是由他確定名單、確定地點、確定時間,報給呂雉簽字蓋章,然後執行。

突破找到口後,竇漪房立馬行動了起來,拿出所有積蓄,給宦官送了過去,然後請求他把自己遣發趙國。

宦官答應了。這對他來說簡直是舉手之勞,既創收又落人情,沒道理不答應。

據史料記載,這位老兄不知是怎麼搞的,莫名其妙地倒騰幾天後,竟然把竇宮女的請求給忘記了,甚至把“竇漪房”三個字放在了去代國的名單裡。

然而,我個人認為,這位老兄並沒有忘,只是嫌竇漪房送來的禮金太少了。

在當時,代國和趙國不可同日而語。趙國處於中原腹地,還近臨都城長安,不說富甲天下,也算是殷實之地,最起碼比較安定。可代國就相差很遠了,北處蠻荒之地,窮且不說,還時不時有匈奴人跑來搶劫。沒道理捨本逐末,跑去和匈奴人打游擊。

因此,在名單下發前,肯定有不少人向宦官送禮。送禮的名目有很多,關鍵一項就是不願意去代國。

宦官收了禮卻不辦事,還把她安排到了鳥不拉屎的代國,你說不是嫌禮金少是什麼?

名單下發後,竇漪房傻臉了。然而,呂雉已經簽了字、蓋了章,縱然她有一百個不願意也無可奈何。

隨後就是不停哭,不停的罵,把宦官祖宗十八代詛咒了個遍,拖著拽著不願意動身。直到呂雉把她叫過去臭罵一頓後,方才登程。

此時的竇漪房是痛苦的。然而,如果她曉得隨後將發生什麼事情的話,可能她會笑出聲來。

因為此時的趙王是劉友。劉友我在前邊介紹過,這位仁兄是被活活餓死的。竇漪房要真的去了趙國,相信我這本書裡絕不會提到這個人。

趙國富裕安定,但性命不見得能保;代國窮亂,並且強盜土匪頻繁出沒,但能夠活命。孰優孰劣,就一目瞭然了。

但所有這些,是隨後發生的事情,此時的竇漪房沒心情去探討這些東西。她現在所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走路,二是哭鬧,三是罵人。就這樣,她邊走邊哭邊罵人,迤邐而行,抵達代國。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在代國,她實現了完美的轉身。

之所以會收到如此效果,關鍵因素在劉恆身上。因為劉恆看中了她,成為一位“美人”,並對她寵愛有加。

況且劉恆不太**(相對而言),身邊的女人不算太多,烏七八糟的事情也少的可憐。隨後,竇漪房先後生下一女二男,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一個被趕出來的宮女能有如此結局,該滿足了。

更誇張的是,在這幾年中,劉恆原來的王后以及四個兒子先後病死。水漲船高,竇漪房的位置和身價都有了質的飛躍。

此時的竇漪房是滿足的。一個民女混到這種地步,知足了。她和劉恆一樣,沒有什麼非分之想,只求呂雉別找他們的麻煩,最好匈奴人也別來串門。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足矣。

事實上,劉恆能逃過呂雉的魔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