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暗殺這種事,絕大部分人應該沒體會過,但絕對會聽說過,電視劇中就有很多。具體操作步驟很複雜,但理論上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幾個字:僱人弄死他。

關於具體細節我不準備講,當然也講不好,因為史料裡沒記載,更不便發揮想象,何況我本人也不太善於此道。

關於劉武組織這次暗殺行動,大概情況是這樣的:把暗殺物件和價碼都標註清楚後,在黑道中篩選了幾撥人,花點錢打發他們進京殺人。我所說是“幾撥”,並非胡扯,因為劉武很個性,每一個暗殺物件都有十幾個殺手盯著,唯恐不能“除惡務盡”。

十幾天後,我們的老熟人袁盎同志就在家裡就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很榮幸地爭取到了個第一。

之所以榮幸,是因為他身份特殊。之所以身份特殊,是因為他根本就沒什麼身份。一個平頭百姓,在朝堂上吆五喝六,自然讓劉武氣憤不過,自然是第一個要把幹翻的物件。況且他也不太富裕,養不起保鏢護院,別說刺客,隨便找個街頭混混就能去他家裡溜達幾圈。簡單點說,找袁盎談心,真是太方便了。

袁盎很快就想明白了這個人的目的。平靜地問道:“是梁王差你來的?”

來人點了點頭。

袁盎慘淡地一笑,“梁王竟行此舉”,頓了一下,“壯士動手吧。”

來人依然沒有開口。更沒動手,只是靜靜地看著他,反倒搞的袁盎渾身不自在。

良久。來人才道:“公謹厚,不忍下手,但行此事者有十多人,需多加提防。”說完拱了拱手,飄然而去。

袁盎徹底迷茫了。他沒想到,刺客裡邊竟也有收錢不幹活角色,並且還負責通風報信。

袁盎雖然很聰明。但也有弄不明白的事情,比如這一次。他應該慶幸。慶幸在黑道混了這麼多年,認識了不少人,比如劇孟、季心。這些江湖大佬在道上的影響力很強,刺客也恰好是圈中人士。

一切看似不太合理的事情。背後都有極為合理的解釋。袁盎提前得到了訊息,似乎有機會逃過這一劫。但這只是“似乎”而已。

被當成靶子,袁盎心情不爽。圍著牆角轉了幾圈,一籌莫展。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他既然知道了這個情況,為何不進共告訴皇帝?事實上,袁盎也想過這一步,只是這一步根本就行不通。

一是因為他現在的身份,若未經皇帝召見。根本就沒進宮的資格;二是縱把劉武的瘋狂舉動彙報進去,也不見得皇帝會相信。畢竟到目前為止,劉武還沒來得及弄死一個人。沒有人證物證,更沒有犯案事實,就算袁盎此時有機會說話,也會被定性為誹謗。一個平頭百姓誹謗諸侯王,下場不得而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縱然袁盎清楚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依然要玩完。

這是最痛苦的,明明知道很危險。可自己卻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危險一步步向自己逼近。

萬般無奈之下,袁盎準備跑路。可往哪跑?天下雖大,卻沒一個合適的去處,梁王的耳目眾多,想要跑的徹底並非易事。

因此,袁盎準備相信一次科學——算卦。他本著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態度去找了一位老熟人——棓生。至於這位棓老頭給他一個什麼建議不得而知,因為史料沒有記載,我也不好妄加揣測。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位半仙沒給袁盎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袁盎很失望,悵然離身,準備回家做個安排。然而,他並沒能趕到家裡,因為已經有人在半路等他。

這一次他沒再能僥倖。被叫了一下名字,他應了一聲,然後就被寶劍刺穿了胸膛。

該來的還是來了。他這一輩子沒怕過事,也沒怕過人,不避斧石,討厭誰就和誰鬥,雖然過程比較艱辛,最終都是他都笑到了最後。這一次,他攪黃了劉武的春秋大夢,可自己並沒來的及高興,反而有些恐懼,甚至有了跑路的想法,這是唯一一次,但依然沒能躲過去。

他討厭過很多人,也有很多人討厭他。

南宋時有個叫洪邁的人曾有這樣的評語:袁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報私怨,初非盡忠一意為君上者也。

唐末時的羅隱卻是另一番感慨:袁盎,以忠諫而屢出。

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眼裡,完全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形象。

其實,袁盎是個簡單的人,其行事也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而為。對的,就舉手贊成;錯的,就大力反對,從不顧忌別人的感受,也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率性而為而已。

一個簡單的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