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求收)(1 / 2)

小說:兩漢往事 作者:閒雲漫關

劉如意和戚姬先後掛掉了。

戚姬的死,劉邦留存的那些嬪妃們,算是被徹底清洗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劉如意也死了,算是開了個好頭,按照呂雉的本意,要藉著這股勢頭,把劉邦的那些兒子們也擺置擺置。

可不成想,自己的親生兒子那麼不經刺激,看一下“人彘”,就被嚇的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因此,呂雉消停了。這段時間,是呂雉掌國期間難得的平靜時期。看來人還是有點牽掛的好,要不然,呂雉還不知道要折騰出什麼離譜的事情來。

可就在這一片歌舞昇平之時,一件大事發生了。這件事情就是西漢的開國良相蕭何,臨近生命的盡頭。此時正是公元前193年7月,也是劉盈繼位的第二個年頭。

這一年,蕭何65歲,要說他的年齡也不算是太大。然而,這些年來兢兢業業,已經幾乎淘盡了他所有的精力。

那次劉邦的刺激,讓他膽戰心驚;後來戚姬母子的被殺,又讓他本已憔悴的身心雪上加霜。

要說戚姬母子和蕭何的聯絡並不大,可不幸的是,蕭何曾陪著周昌同志為那母子倆奔波了一陣,說白了,他害怕呂雉秋後算賬。

蕭何是一個踏踏實實、謹小慎微的人,他沒有陳平的那種智慧,沒有張良的那種灑脫,也沒有周昌的那種蠻勁,說白了,他是一個聰明的老實人。能把事情看明白,但看的不透徹,總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懼感。

每一件事情發生後,他都容易和自己聯絡在一起琢磨,越琢磨越害怕。漸漸的把那些細如髮絲的東西,看的比磨盤還大。

但這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也是一個正直的人。把國事放在肩上,義無反顧;把百姓放在心上,責無旁貸。做為西漢王朝的第一任丞相,他是稱職的,也是獨一無二的。他之所以能被千秋萬代所敬仰,主要基於這兩點。

而此時,這個身心疲憊的老頭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要說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除了嬴政哪一類神經有問題的人,會一門心思搗鼓長生不老學術研究外,絕大部分人都是接受這一客觀規律的。

況且死那麼個把人,沒什麼大不了,幾千年來似乎天天都在死人。可蕭何的病危,對劉盈而言,卻算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事。

劉盈雖然老實,但並不傻,劉如意和戚姬先後被害,把他刺激的及近崩潰。他現在對老孃有些失望,因此躺在床上除了在良心上對自己做一些譴責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在考慮自己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放眼朝堂,不是呂家的人,就是依附呂家的人;縱然有個別走正路的,要麼自身實力很一般,要麼關門閉戶不露頭,挑來揀去,就剩下蕭何那把老骨頭還在埋頭拉套,並且影響力相當了得。如果想擺脫老孃的掌控,蕭老頭算是劉盈最後的一根稻草。

這是劉盈躺在床上琢磨了幾個月才弄明白的事情。這個剛成年的老實皇帝,能想到這一層,已很不簡單了。

可天算不如人算,劉盈剛想明白這一層,“蕭何病危”的訊息就傳到了他的榻前。

聞得這一訊息,無異於五雷轟頂,真是天不助我啊!

劉盈在床上躺不住了,讓人抬著趕往蕭府。

拉著老相國的手,劉盈淚如雨下。如果戚姬的死,他是傷感的話,這一次他是實實在在的傷心。

他真不知道該用什麼話按撫慰眼前骨瘦如柴,也為大漢王朝奉獻了全部的老相國;更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安慰自己並沒躁動多長時間的心。一切暢想,都是美夢一場。

臨了,劉盈榻前問道:“相國百年之後,誰可代之?”

記得在劉邦臨終前,呂雉曾問過這句話。到蕭何臨終時,劉盈同樣也問了這麼一句話。

實際上,劉邦的答案,劉盈是清楚的,但他不死心,並不是他不信任曹參,而是他希望蕭何的繼任者是能夠幫助自己做些事情的人,畢竟他對曹參那個人並不熟悉。

劉盈要做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這種事情,不是隨便找來一個人都能符合要求的,關鍵因素在於他和老孃呂雉間的關係。

在劉盈的眼中看來,蕭何是滿足這個要求的,因此,他相信蕭何的推薦,同樣會符合自己的需要。

蕭何實際也很清楚劉盈此時的想法,因為幾個月前,在劉盈臥床不起,蕭何在入宮探望之時,倆人也多少探討過一些事情。而不幸的是,自己臨近末路,這個年青皇帝未來的道路,自己是無緣作陪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