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登臺演戲的機會並不多。這就是隨後幾千年來,“外戚”和“宗室”拉鋸的過程中,群臣只配當配角的緣故了。(後來登上舞臺的宦官,算是“宗室”的衍生品,或者說是替代品。)
呂雉在世時,“外戚”的實力達到了巔峰,為了共同的敵人,“宗室”和“功臣”開始慢慢靠攏,最終達成了默契。縱然如此,“功臣”依舊只能當個配角。當然,前提是不發生意外情況。
意外還是出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個意外事件的發生還得拜呂產、呂祿兄弟倆的幫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這個意外事件就是灌嬰重掌兵權。十幾萬大軍握到手後,陳平等人立馬從偶像派變成了實力派。至此,“功臣”這支獨立的政治勢力有了底氣,這些人展直腰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權力爭奪的洪流之中。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支勢力的崛起,無論對“外戚”還是“宗室”,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有一天,老二和小三聯手把老大被打壓的萎靡不振時,老二、小三就該撕破臉了。
不過到目前為止,老二、小三的關係還是挺不錯的,因為他們共同的敵人依然頑強地活著。
不過活的時間並不長,因為老二率先出手後(劉襄起兵),小三也開始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