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的內部工作做好了,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外圍。
也許有人會認為,劉襄現在該揮師西進了。然而,劉襄並非如此直接,因為他很不簡單。
劉襄手上的兵力有限,並且還沒幾個像樣的同夥,甚至連個起兵的理由都沒有,這個時候傻著臉往長安跑,簡直是活的不耐煩了。因此,他認為需要找些人過來幫忙,造一些聲勢。
第一個進入他眼簾的人是琅琊王劉澤。劉襄看中了他。
劉澤之所以如此榮幸,並不是和劉襄的關係有多麼好,只是因為他倆的地盤離得近,並且相對劉襄而言,劉澤手中的兵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因此,劉襄準備用自己的方式拉他入夥。
我上邊介紹過,劉襄是個滿肚子壞水的傢伙,他拉人入夥的方式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當然,劉澤也不是個善茬。這一老一少兩個滑頭能攪合在一起,還真是別有一番景象。
劉襄派一個叫祝午的去遊說劉澤。
在劉澤面前,這個姓祝的唾沫橫飛、長篇大論地侃了好大一會,最終說了這麼一句話:“齊王願將全國之軍交付大王,待大事已定,齊王將擁立大王稱帝。”
這個結論讓劉澤興奮異常,他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碰到這種好事,餡餅竟然從天上掉下來直接砸進了嘴裡。
劉澤興奮地反問一句:“既然如此,齊王何不率軍前來?”
祝午砸吧一下嘴,撒了他這輩子最成功的慌:“齊王年幼,不懂軍事,此時不敢離兵,恐有所變。特使臣來相請大王親臨齊國,將齊兵交付大王,共同西進關中。”
這一下,劉澤樂開了花。
這些年來,他根本就沒把劉襄放在眼裡。要說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劉澤年過半百,而劉襄連鬍子都還沒長出來,劉澤過的橋比劉襄走的路還長。劉澤當年跟劉邦打天下時,劉襄連開襠褲還沒穿上呢。黃口小兒,自然入不得劉澤的法眼。
興奮的劉澤快馬加鞭、毫不猶豫地跑去了齊國。
在這裡,他享受到了別樣的待遇。這次經歷,相信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劉澤屁顛屁顛跑來後,齊國大軍他沒看見,不過牢頭獄吏他到是認識不少。因為到齊國後,劉襄根本就沒搭理他,直接把他軟禁了起來,好吃好喝好招待,吃飯睡覺都可以,只是不能隨便亂跑,大有為他養老送終的意思。真是後浪推前浪,一浪要比一浪強,直接把前浪撂在了沙灘上。
劉澤的腸都快悔斷了,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在江湖上混了一輩子,竟然栽在剛出道的毛頭小夥手上。這不僅丟人,甚至還可能喪命。
就在劉澤懊悔之時,劉襄也沒閒著,派祝午原路返回,打著劉澤的名義,接管了琅琊*權。
劉澤算是想明白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沒跌進了自己的嘴裡,而把自己給吞了進去。
這一次,劉澤栽了個大跟頭,讓他懊惱非常。前邊我講過,這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這一次,完全是吃了自負的虧。一旦他耍其滑頭來,一般人是很難招架的。
在這憋屈的幾天裡,劉澤在懊惱之餘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準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忽悠一把劉襄。
劉澤在劉襄的面前說了這麼一段話:“齊悼惠王(劉肥)是高皇帝(劉邦)的長子,推究根源而言之,大王您就是高皇帝的嫡子長孫了,應當繼位。今群臣正在由誰稱帝之事上猶豫不決,而我劉澤是劉氏家族中最長者,我可遊說群臣,推舉大王稱帝。現留我在此毫無益處,不如讓我進京謀定此事。”
劉澤為了脫身,完全是睜眼說瞎話。劉肥從出生起都沒和“嫡子”沾過邊,現在劉澤竟然用這麼句話忽悠劉襄,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雖然劉澤完全在胡扯,但比較入耳,劉襄聽的心花怒放。但劉襄並沒放劉澤歸國,而是備上馬車,指定專人負責,送劉澤進京。
劉澤很想歸國,但他乘坐的是一趟直達車,目的地長安。雖然他在路上動了幾番心思,可最終都沒能繞道。
縱然如此,劉澤還是值得慶賀的。畢竟逃離虎穴,成功脫身。
送走劉澤,劉襄開始有新的舉動了。
劉襄找了幾個人,寫了篇水平極高的通告,專業稱謂——檄文。然後傳檄天下。
雖然劉襄識字不多,但他找的搶手卻很是老道。文章不長,但把呂家人罵的狗血淋頭,連呂雉都沒能倖免,非常解氣。
當然,劉襄也不僅是為了過嘴癮,他的這一舉動無非是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