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從你的關係中取出錢來,你必須透過存款,以向別人提供他們想要或需要的東西的形式,來保持收支的平衡。富裕的農民與他們的土地之間有這樣的關係,和睦的夫妻彼此之間有這樣的關係,對社會負責任的公司與社會之間也有這樣的關係。
“9·11”之後,經濟陷入衰退,全球服務業和幸福生活酒店集團的所有酒店都受到了挑戰。在此期間,我們與本地客人和公司客戶發展的長期關係,成為不僅使公司能夠生存下去,而且還能夠興旺發達的關鍵之一。在最悲觀的日子裡,我和我們的銷售副總裁彼得·加姆斯不會只按照傳統的方式,透過電話推銷我們的服務,我們會去拜訪長期顧客,並直接地表示我們需要從我們多年以來建立起來的情感銀行賬戶中提款。在很大程度上,由於我們的顧客知道和意識到,我們沒有在網路公司飛速發展的好時光裡向他們漫天要價,因此在我們與公司客戶建立起來的情感銀行賬戶裡,餘額是淨值,這使得我們能夠提出款來。我們還採取了其他措施,以便利用我們在銀行賬戶裡積蓄的信譽,包括給最頻繁光顧我們酒店的客人寫信,告訴他們在這些具有挑戰性的日子裡,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並請他們將我們的情況告訴他們的朋友和家人。聽起來有點像電影《風雲人物》(It誷 a Wonderful Life)中的喬治·貝雷(George Bailey),難道不是嗎?按照我們自己的意願,我們當時希望我們的“市民”會出現,手上拿著現金,就像這部經典電影的結尾所呈現的那樣。
投資的困果效應僅僅是換一種方式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你有意識地決定以這種方式安排你的職業生涯時,它會完全改變你具有的有關如何做出商業決策和處理商業關係的觀點。同時,它可能重新確定我們的經濟邏輯的方向,這樣人力資本就會得到重視,具有與金融資本相同的地位。
在公司中,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所支援的理論,與我認為屬於比較開明的、接受基於長遠觀點的哲學體系的企業領導者不斷地發生著矛盾。在《基業長青》一書中,吉姆·柯林斯和傑裡·波拉斯以實際經驗證明,從長遠看,重視核心價值觀和有方向感的公司,比純粹受利潤驅使的公司做得更成功。然而,我們不斷地看到一個個公司在做決策時犧牲了長期績效和價值,以滿足短期目標,如季度收入,為什麼呢?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常常被濃縮為帶有隱晦含義、由單音節構成的資訊,而不時地傳送這種資訊的載體就是我們的黑莓手機(BlackBerry)。商業社會對短期和交易的把握能力常常強於對長期和改革的把握能力。隨著變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在我們如何“做”生意上,一種“出租關係”式的手段幾乎應運而生(聽起來有點像按小時付費的鳳凰酒店在幸福生活酒店集團出現前的經歷)。許多企業領導者是按照“純粹的”弗裡德曼式的資本主義創辦企業的,而這種資本主義似乎符合我們美國人所接受的、讓人痛苦不堪的生活節奏。特別是在“9·11”後,我們把職業上的成功與個人感到滿意和滿足畫上了等號。然而,許多公司傾向於關注短期與渴望純粹功能化的關係,這種趨勢與我們透過調查所認識到的美國企業家的遠大抱負直接發生衝突。
我們如何解釋這種自相矛盾的狀況呢?我們知道“利潤的最大化”一直都不是傑出企業的唯一驅動力。
創辦了世界上第二大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的約翰·博格爾,在他最近出版的《爭奪資本主義精神的戰爭》中非常惋惜地指出這樣一個事實,即股票市場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地從短期和盈利的角度出發進行投資。他說隨著投資者持有一隻股票的平均時間從6年以上,猛降至1年左右,他們在投資的方式上已經從“持有股票”變為“租股票”。然而,博格爾與柯林斯和波拉斯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說:“長期持有公司股票,並希望內在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的(共同)基金經理帶給客戶的回報,要高於短期持有股票的基金經理帶給客戶的回報,而每當市場向後者報出一個極具誘惑力,但屬於暫時性的價格時,他們就賣出股票。”美國最有名望的投資者、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的總裁沃倫·巴菲特,在實踐中遵循的就是這種關注公司永久內在價值的 。。
第2章 投資的因果效應(4)
理論。
詹姆斯·辛尼格(James Sinegal)是年收入達590億美元的好事多(Costco)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併兼任CEO。他總是受到股票分析師們的炮轟,他們認為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