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下讀者更承受不起的,是那種看過結局以後,心中空落落的感覺。
宛若伯牙絕弦,此生再無可堪一讀之書。
當然可能有些誇大,但真正厲害的作者,確實會讓讀者看完一本書後,產生這樣悵然若失的感覺。
當年的伍仁也是因此,才走上了寫小說的道路。只不過現在,不知什麼時候,寫作已經不知不覺成了謀生的手段。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當初那份本心和熱情,是否還存在在自己的文字中。
所以,真正寫到大結局的時候,他下不去筆了。
準確來說,現在的他,正面對著草稿裡那個“大結局”的標題,愣愣的不知該如何打下第一個字。
講故事是一門手藝,給故事收尾,就是整個手藝中最難的技巧,沒有之一。
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結尾,更是帶有許多讀者的期望。
所以很多作者在寫大結局的時候,經常會和伍仁現在一樣,面對著空白的存稿,一發呆就是數個小時。這是個很神奇的狀態,作者並不是大腦一片空白,而是在回想著自己寫過的情節、人物……這種狀態,俗稱“卡結局”。
面對著空白的結局,回想著前面的情節。一遍遍梳理,一遍遍回憶當然,最後該寫不出來還是寫不出來。劇烈的便秘感非常之難受。
所以伍仁想了個取巧的辦法。他一般在這個時候會從頭看一遍自己的小說。把自己當做一個讀者,一點一點看,一邊看一邊整理思路,回憶情節。
這麼做還有個好處就是,他會特別有成就感具體是啥呢?往往是,看著看著突然一拍大腿:“我靠,這書誰寫的?這個地方寫得好啊!精彩!”
隨即反應過來:“哦,是我自己寫的啊!哈哈哈我當時怎麼這麼厲害,這地方寫得就是好哈哈哈。”
咳咳,關於這個比的自戀就暫且不提。
話說伍仁發愣的時候,門外突然響起了咔啦咔啦的聲音。不用想也知道,這一定是果果來叫門了。
果果現在還小,不能跟自己親爹一樣,跳起來扒著門把手開門。伍仁開啟房門,這小傢伙就順著他的褲腳,蹭蹭蹭一路爬上了他的肩膀。
“就你皮,果果。”伍仁抬手捏了捏它的耳朵,“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