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2 / 4)

小說:曾國藩(上卷) 作者:孤悟

,思量報答他們。左宗棠是大才,今後可以大事相委託,眼下不著急。康福有統領之才,但曾國藩不想讓他離開自己身邊。他極需要康福這樣的保鏢。若讓他領統領的薪水,別人會說是因救自己而得到額外好處,也或許會有人說,當初自己投水是做樣子的假死,不然,何以對救者這樣重報呢?曾國藩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如何報答康福的好辦法。一次,他偶爾翻閱野史,上載鰲拜厚報塾師的故事。他覺得這個方法好。於是暗地叫荊七到沅江去,以康福的名義買下一座大宅院和三百畝水田,遷一戶老實人住進宅院,每年代康福收這三百畝水田的租。不久,康福知道了這事,十分感激曾國藩的厚賜,對曾國藩更加忠心耿耿。康福有救主帥之恩,又並沒有加薪晉官,湘勇上下也都稱讚曾國藩不以官祿報私恩的品德。

這時,天天都有西征軍圍攻武昌的訊息傳到長沙,曾國藩與大家日夜商議,準備救援鄂省。

一日下午,曾國藩正在書房讀書。曾國藩的書房原自名為“求缺齋”。有一次,他深夜之中高聲朗誦古文,在前人的妙辭巧構和自己的抑揚頓挫聲中進入一種藝術境界,領略到極大的樂趣。他想起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的話,總結出自己的三大樂趣: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一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二樂;勤勞而後憩息,三樂。一時高興,他把“求缺齋”易名為“三樂書屋”。這天讀的是《 史記·高祖本紀 》。曾國藩深為漢高祖稱讚蕭何、韓信、張良的一段話所吸引。他想,劉邦起事前,不過泗水一亭長,文武兩方面都平平,後之所以有天下,實仗三傑之功;而使三傑各盡其才,這便是劉邦的才能。自己在帶兵打仗這方面,既無才能又無經驗,靖港之敗便是明證。今後務必要讓塔、羅、彭、楊等人充分施展其才,還要多多發現、物色人才。正思忖間,親兵來報:“門外有一人求見,自稱大人故人胡林翼。”曾國藩心裡喜道:“吾之蕭韓來了。”立即放下《 史記 》,奔出門外。

十 兄才勝我十倍

曾國藩和胡林翼在翰林院共事一年,彼此年齡相仿,又同為湖南人,故相交親密。道光二十一年,胡林翼之父詹事府右詹事胡達源病逝,胡林翼奉父柩回益陽原籍。曾胡二人便在那年分手了。三年喪期滿,胡林翼捐貴州安順府知府,後又改鎮遠府知府、黎平府知府。在知府任上,因組織鄉勇鎮壓苗民###有功,升為貴東道。吳文鎔在貴州巡撫任上,極看重胡林翼的軍事才幹,到武昌署理湖廣總督後,急向朝廷求調胡林翼來湖北支援。胡帶六百鄉勇來到金口時,吳文鎔已陣亡。胡不願投靠接任的荊州將軍旗人臺湧,於是將六百鄉勇留在金口,隻身來到長沙,與曾國藩、左宗棠商量進止。

第七章 靖港慘敗(17)

“潤芝兄!”曾國藩望著一身戎裝的胡林翼,親熱地說,“多年不見,兄臺與昔日相比,更顯得雄姿英發了。”

胡林翼也異常高興地說:“自道光二十一年先父棄養,林翼離京回籍,與仁兄分別已經整整十四年。雲樹之思,無日不萌。知仁兄這些年春風得意,今又統率雄兵兩萬,戰將百員,拯國難,紓君憂,林翼不勝仰慕之至。”

二人攜手來到書房,親兵獻茶畢。曾國藩深情地對胡林翼說:“前年八月,國藩不幸聞母喪,遂從江西主考任上急回湘鄉。後奉朝廷幫辦團練之命,思欲負山馳河,挽吾鄉枯瘠於萬一,遂來省與張石卿中丞、江岷樵、左季高等招募鄉勇,組建軍營。誰知國藩非帶兵之才,初與長毛交手,便兩次敗北,幸賴塔、羅、彭、楊諸君之力,免使全軍覆沒,蒙皇上高恩寬恕,今再次組建。兄臺練兵,成效卓著,弟與季高、羅山等常以兄臺大才振刷相勖,屢稱臺端鴻才偉抱,足以救今日之滔滔。”

“滌生兄太客氣了。貴州乃荒僻之地,林翼所做之事,實不值一提。長毛巨寇,其強悍善戰,古今少有,且勝敗兵家之常,林翼今見湘勇軍營整肅,甲冑鮮明,來日大勝,定可預卜。”

正說話間,左宗棠聞訊趕來。胡林翼正妻乃陶澍第七女靜娟。按輩分,左宗棠比胡林翼高一輩。但實際上,左衚衕年,胡比左還大四個月,故二人之間,始終以兄弟相稱。寒暄之後,左宗棠說:“聽說仁兄應吳文節公生前之邀,率領六百鄉勇來到湖北。現在吳公殉國,仁兄何進何止?”

“林翼正為此事來與二位仁兄相商。”

“湘勇即將北上援鄂,正缺乏大將。兄才勝我十倍,若不嫌棄,這支人馬就由我兄統率,國藩和季高為仁兄籌餉補員,做個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蕭何吧!”曾國藩說罷大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