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他還沒想到德國裝甲部隊敢在亞歷山大港還沒有被佔領的情況下,如此瘋狂的追擊他的部隊。
結果現在他已經不能毫髮無傷的逃回蘇伊士了,為了保住手裡那點兒還算精銳的部隊,他不得不再一次丟掉一部分士兵,帶著第8裝甲師和一些機械化步兵倉皇后撤。
至於他手裡大部分的步兵,要麼已經被無情的丟在亞歷山大側翼,早就成了德國人的俘虜,要麼就被拋下,掙扎著前往開羅,這部分人以英國殖民地軍隊居多,他們奉命死守開羅,為反擊爭取時間。但是無論如何,巴頓手裡能夠回到蘇伊士運河的部隊,不會超過3萬人了,而他們的對面,得意北非軍團人數超過50萬,前線兵力就多達31萬人。
當然,現在巴頓雖然難過,卻還有撤退之後東山再起的本錢,比他更加鬱悶的是困守亞歷山大港的蒙哥馬利,現在他正揹著手站在亞歷山大港那蕭瑟的碼頭上,靜靜的看著波濤來來回回沖刷著港口那厚重的水泥碼頭。
對於這個今年只有51歲的中年將領來說,蒙哥馬利略顯蒼老,他的頭髮已經灰白,臉色也並不怎麼好看。在這位已經統帥部隊在北非和隆美爾你爭我奪了半年時間的將軍心裡,最難過的不是奉獻一生的大英帝國丟掉了至關重要的北非,而是大英帝國已經丟掉了全部家底的那種深入骨髓的絕望。
如今已經是10月末,再過幾天就是蒙哥馬利的51歲生日,當年他27歲的時候,德國簽署了《凡爾塞和約》,大英帝國依舊傲視天下,現在24年過去了,德軍橫掃歐洲戰無不勝,而曾經的大英帝國卻已經成了流亡海外的一個皇帝陛下。
英國人在北非耗盡了最後一絲骨血,囤積在北非的物資事實上是英國最後一塊大規模的海外家底了,蒙哥馬利手裡的20萬英軍,也是英國現在最後一支擁有本土部隊做家底的大規模精銳了。現在英國人最後一點兒底氣,就是蒙巴頓將軍在印度了那3萬英軍主力了。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我們敗了,乾淨利落的被德國人擊敗了。”蒙哥馬利苦笑著自言自語,等待他的結局並不如何樂觀,要麼被德國人俘虜成為集中營的座上賓,要麼逃回冰島被那些官老爺們絞死以儆效尤,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再和今天一樣,率領大軍與對手在沙場上決一死戰了。
他看了看遠方的海面,然後轉過身來,讓那些濃煙滾滾的陣地映入自己的眼簾——義大利人聽說側翼的德軍大獲全勝,戰鬥竟然提升了一個檔次,現在他們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似乎真的找回了當年羅馬軍團能征善戰的影子。
不過在蒙哥馬利的眼裡,卻多了幾分被弱小的對手愚弄的感傷。因為在他的心中有一個角落裡,是堅信著只要德國人不來,那麼義大利人丟了整個北非也不足為奇的想法的。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知不覺中,他就加上了一個奇怪的假設“德國人不來”。
已經兩天的時間了,當他在那一天的上午看見德軍轟炸機還有運輸機鋪天蓋地,從海面不遠處飛過亞歷山大港的時候,他就知道在北非的戰鬥已經完了,他們耗盡了自己的優勢,從那個時候開始,形勢已經盡在德國人掌握。
從德國人擊潰了英國本土艦隊,登陸英國時候開始,從西班牙和德國部隊開進直布羅陀的時候開始,從德軍不惜代價攻佔了馬耳他,奇襲了克里特的時候開始,北非的運輸線就只能繞過好望角苟延殘喘勉強維持了。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英國還有在北非的美國人其實一直都在吃自己的老本,為了維持英美在中東的根本利益,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都在中東附近佈置了大量兵力,甚至建設了兵工廠來降低軍隊駐紮成本——結果這些東西現在都被德國人消耗光了,也許美國人可能還會有一點補充,可是失去本土的英軍,確實是消耗光了。
他的身後,停放著擺成方陣,已經廢棄的瑪蒂爾達坦克。這些坦克已經本土的陷落,已經無法及時維修了,大多數都是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故障,停放在這裡等待開羅等地運來的配件。再遠的地方,已經有士兵正在把修理不好的坦克還有裝甲車推下碼頭,沉入海底,用來給即將佔領這裡的德國人制造一些麻煩。
“將軍!艦隊旗艦來電,說他們要帶走願意離開的英**隊,問您什麼時候登船,艦隊要前往印度,然後在那裡劃歸為印度洋艦隊繼續作戰。”一名參謀從遠處走來,他的聲音有些乾澀,看起來這幾十個小時的折磨對於每一個亞歷山大港內的英國人都終身難忘。
“我,就不上船了,畢竟要有人留下來為這場戰爭負責,我想,我是最好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