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的事情,都是我戰死在這裡之後的事情了,我也就管不著了。”蒙哥馬利擠出了一個微笑來,伸出手來拍了拍參謀的肩膀:“路上也不太平,德國潛艇在蘇伊士運河附近佈雷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到了印度,記得要替我向蒙巴頓將軍問好,幫我感謝他對於北非戰場不惜餘力的支援!”
第673章 673敲詐
到底有多少艘船隻從亞歷山大港逃走呢?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總之當阿卡多知道義大利的海軍因為害怕損失還有缺少油料,最終沒有按照約定前往亞歷山大港外圍,圍殲滿載著英國士兵的船隻的時候,氣的摔了自己手裡的玻璃杯子。
整整2萬名英**人得以乘船逃出亞歷山大這個巨大的包圍圈,而足以把已經沒有戰列艦的英國地中海艦隊碾碎的義大利艦隊,卻只敢在港口裡看著這支根本不敢戰鬥的英國艦隊離去——英國人一百年的海洋霸主身份嚇得義大利海軍連正面決戰的勇氣都沒有,聽起來很好笑,不過這確實是殘酷的事實。
就連德國人為了克服英國艦隊恐懼症,還糾結了很長時間,要不是呂特晏斯靈機一動,要不是德國艦隊最後關頭還有那麼一點勇氣,現在德國的公海艦隊鬧不好還在北海被英國人壓著打呢,哪有能力在大西洋上稱王稱霸?
不過誰都知道義大利新老戰列艦好歹也好幾艘,加上巡洋艦數量上幾乎是英國地中海艦隊的五倍,結果這個巨大的差距最終還是沒有填平義大利人心中的恐懼,這就未免有點太讓人惱火了。
“我!我是為什麼肯把斯圖登特的傘兵就這麼丟到非洲那片鳥不拉屎的破地方去?我為什麼不惜保留一部分空軍支援能力也要讓傘兵在達曼胡爾那個該死的地方獨自面對巴頓的坦克?”阿卡多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對著義大利的使臣破口大罵。
他用皮靴踩著地上那些破碎的玻璃,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響來:“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能讓義大利的海軍能在德國空軍的掩護下,封鎖亞歷山大港,殲滅或者奪取英國人的地中海艦隊!完全困死亞歷山大港內的十萬英國守軍!這是我們約定好的!約定好的!”
他惱羞成怒的走來走去,完全沒有把臉色已經灰青的義大利外交特使放在眼裡:“我的傘兵在達曼胡爾損失了差不多3000人!3000人!義大利的艦隊呢?是不是唯一一個傷患是因為浪太大扭傷了腳趾頭啊?”
也難怪阿卡多如此的憤怒,畢竟非洲軍團的一切行動,事實上都是從義大利獨自入侵北非衣索比亞開始的,結果20萬義大利部隊沒有能夠完成他們的任務,反而被英**隊趕出了衣索比亞,一路上潰敗回了突泥斯。要不是隆美爾在最後關頭殺到,挽救了義大利的潰敗,現在整個北非已經是英國人的了。
按理說整個非洲軍團都是德國在幫義大利穩住陣腳,如果僅僅是進軍中東,德國不如和土耳其聯合起來,直接殺向中東來的更方便一些,現在這場非洲的戰爭,似乎都是在為義大利的戰略在買單。
結果就是這麼一場為了義大利利益的戰爭,雙方約定好的攻擊行動策略絕對是萬無一失:德國出動傘兵奇襲達曼胡爾,義大利海軍封鎖亞歷山大,隆美爾的部隊正面敲碎盟軍的防線——最終的結果就是殲滅所有英軍北非力量,俘虜或者毀滅掉英國的地中海艦隊,這完全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為了確保義大利艦隊的安全,德國還保留了一部分轟炸機和戰鬥機,想要在關節時刻跨海掩護義大利艦隊。
可是最終執行的時候,義大利的艦隊根本沒有出現在它應該出現的位置,於是英國艦隊從容的離開了亞歷山大港,從蘇伊士運河輕鬆逃走,竟然還順帶著運走了2萬名英軍士兵。
義大利的艦隊沒有出海,卻有特使趕到了柏林元首府邸,陳述了一大堆義大利艦隊無法出海的理由,拿油料還有準備工作未完成作為藉口,還恬不知恥的希望德國高層能夠理解義大利的苦衷。
“這件事上,義大利做的確實有欠考慮,這簡直是在傷害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坐在一邊的奧古斯總理開口說道,他的先輩是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他自然也不會對這種單方面佔小便宜的事情無動於衷,於是看著已經快要被阿卡多罵吐血的義大利使節,慢悠悠的陳述自己的想法:“墨索里尼先生必須給第三帝國一個說法,如果他不給,我們就自己去拿!”
義大利使者用顫抖的手從懷裡掏出了一個手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墨索里尼給出的籌碼並不多,他遲遲不拿出來其實有他自己的考量,畢竟之前德國在法國問題上、巴爾幹問題上、還有北非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