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失去陣亡了超過6萬人,一路走來蘇聯損失了差不多20萬士兵,而他們取得了擊斃德軍9萬人,俘虜2萬人的輝煌戰果。
德軍士兵乘坐著汽車匆匆經過這些曾經屬於他們的地方,看見道路兩邊還有沒有被填實的彈坑,看著路邊的田野裡還有被小雪遮掩了一半的屍體,這些德國人還有蘇聯人都那麼安靜的躺在地上,就好像朋友一般一個挨著一個。
天上依舊飄著細小的雪花,就好像蘇聯人進攻的那一天一樣,灰暗的天空中濛濛一片看不清太陽,色調壓抑的讓人呼吸都不太順暢。德國士兵站在卡車上,經過那些自己曾經的戰友,臉上看不清什麼表情。
李斯特的防禦讓蘇聯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這一次德國也並非毫無代價,差不多有10萬人被蘇聯人消滅,李斯特麾下的E集團軍損失慘重,基本上損失掉了再繼續作戰的能力,這在德國開戰以來,可以算是最為慘重的一次戰鬥了。
而且戰鬥中反映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德國高階指揮部門感到不安,第一個是蘇聯整體戰鬥能力的提高,使德軍將領看到了蘇聯軍隊的成長。和波蘭之戰的時候不太一樣,沒有了政工人員的干涉,補充了年輕指揮人才的蘇聯紅軍顯示出了空前的戰鬥力,這讓總參謀部不得不重新評估對手的戰鬥能力。
第二個就是德軍自身的戰鬥素質下降。自1925年開始,德軍的擴軍腳步就從來沒有停止下來,一直到最近達到了一個可怕的巔峰,大約有600萬德國年輕人走上了戰場,成為第三帝國計程車兵,可是這些士兵大多數都只受到了5個月的訓練而已,絕非精挑細選並且訓練演習了數年之久的國防軍老兵能夠比擬的。何況這些號稱訓練了5個月的新兵,有些只訓練了3個月,就被補充到了前線。
此消彼長之間,就使得這場戰役出現了一個讓人頭疼的損失比,德軍和蘇聯紅軍的損失比例高達1比2,這實在是讓勃勞希契元帥感到恐慌。他可是知道,儘管他自己的總參謀部把蘇聯的動員力量評估為1100萬士兵,可是元首統轄的最高統帥部卻將蘇聯的極限動員力量訂在了1800萬,雙方有著不小的差距。
要知道如果按照這個數量計算的話,德**隊要在蘇聯至少陣亡500萬人,才有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對於德國自身來說並非是什麼好訊息,事實證明要想贏得戰爭,德國要付出的代價似乎是整個國民都沒辦法承受的。
搞不好就要有500萬到600萬的德國年輕人要長眠在國外,而最終的戰爭結果是否符合德國的長遠利益,還不可知。這對於勃勞希契這種“一心撲在德意志上”的將領來說,無疑是一種殘酷的煎熬。
“我的元首。”趕到狼穴覲見阿卡多的勃勞希契站在元首的面前,畢恭畢敬的低著頭,他這一次來,提交的檔案無疑對阿卡多是一種質疑,所以作為帝國的元帥,他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對帝國元首的背叛。
但是他是為了帝國的未來,才做出這種事情的,在內心的深處,勃勞希契覺得自己依舊沒有做錯。他對元首是個人的忠誠,而對於整個帝國,是出於一名德意志軍人的忠誠,兩者並不能混為一談。
阿卡多端詳著手裡的檔案,這是一份來自帝國總參謀部的報告,裡面建議元首儘快結束戰爭,恢復帝國生產,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同時與美國還有日本等國家握手言和。對於德國來說,這才符合長遠的利益。
“我的元帥,你的看法雖然為德意志第三帝國考慮良多,但是,卻並非是真的在為帝國的未來考慮。”阿卡多將檔案放在了自己的桌子上,然後站起身來對勃勞希契說道:“就長遠來看,我們必須要為帝國未來的人留下一些什麼。”
“我的元首,恕我直言,我們最應該為帝國留下來的,是帝國優秀的年輕人,而不是空無一人的大片領土。”勃勞希契搶在阿卡多長篇大論之前,就開口反駁道。
阿卡多看了一眼急於說話的勃勞希契,揚起嘴角笑了一下。德國的軍人善於打仗,他們更擅長用自己的拳頭來解決問題,所以讓他們來對付嘴皮子非常利索的希特勒,或者對付更能侃的阿卡多,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於是,阿卡多在勃勞希契這一句話之後,就開口說道:“我的元帥,帝國的技術部門正在研究秘密武器,一種足以解決一切爭端的恐怖武器,這種武器可以一次摧毀一個城市,到那個時候,帝國將與時間永存!而那個時候才是我們結束戰爭的最佳時機!”
他丟擲了帝國研製核能武器的大餅,讓勃勞希契目瞪口呆之後,就開始了希特勒拿手的戰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