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坐鎮,能夠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而奧古斯留下來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軸心國外交口徑出現差異這件事情。多米尼斯還有裡賓特洛普兩個人因為這件事情正在元首府邸面見阿卡多,並且把這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彙報給了元首。
“我的元首。半個多月之前,美國部隊登陸澳大利亞,現在正在澳大利亞西部與日軍殘餘部隊作戰……”多米尼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情況,這些來自國外的情報整個帝國都在收集,有些來自敵人的電臺,有些則來自間諜的定期彙報。
“問題是,在美國登陸澳大利亞的時候,我們作為北部英國的堅實盟友,對這件事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裡賓特洛普手裡拿著的是當時阿卡多在狼穴發表的一份簡短的宣告:“您當時表明的帝國立場是:‘從現在起,美國部隊不從軸心國盟友的領土上離開,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他一邊說一邊放下了手裡的檔案,然後撿起了另一份檔案,對阿卡多說道:“可是我的元首,義大利的領袖墨索里尼並沒有表明義大利的態度,他們在這件事情上選擇了沉默,這並非是一個好訊息。”
“墨索里尼……我還真沒看出來,他現在還有這樣的本事!”阿卡多冷笑了一聲,然後繼續說道:“這件事和義大利的大使館溝透過了麼?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麼?”
“義大利大使館的人員也不知道他們的領袖究竟在搞什麼名堂,我們在裡面有自己人,所以可以確信這種外交動作,是他們國內的人自己搞出來的,沒有找他們的大使館商量過……”多米尼斯很是遺憾的說道:“現在看來,他們在這間事情上,可能做出了一個非常不理智的決定。”
義大利在巴爾幹戰爭結束之後,就開始對擴張興趣缺缺。他們更熱衷於開發利比亞的油田,然後陶醉在自己吞併一部分巴爾幹這種開疆拓土的事情上。墨索里尼對於現階段義大利得到的好處非常滿意,他不願意再進行高風險的擴張,轉而希望早日結束戰爭,將既得利益變成“既成事實”。
利比亞的油田讓義大利找到了未來經濟的支柱;前線義大利部隊的損失,還有作戰不利讓義大利人不願意再相信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一直在單方面謀求邊緣化,墨索里尼覺得讓德國自己去和美國蘇聯戰鬥符合義大利的國家利益。
所以這位領袖現在對軸心國的事情不太感冒,他更願意談論的是義大利的經濟問題,還有更長遠的殖民地開發與一體化程序。
也正因為如此,義大利海軍封鎖地中海的行動遲遲無法展開,原本計劃進入地中海的德國分艦隊反而因為義大利的牴觸只能留在維希法國的港口內等待。從義大利到黑海之間的航線也達不到德軍降低運輸成本的要求,這在另一方面也拖累了德軍在高加索地區的行動計劃。
其實早在2個月前,義大利就已經開始鼓吹停戰義和這件事情了,墨索里尼的想法就是“丟了遠征軍,保住非洲,與美國議和。”
具體的操作流程就是:這邊給德國提供幾十萬的遠征軍作為買平安的保險錢,然後鞏固自己在利比亞埃及的既得利益,最後與美國達成停戰協定,徹底結束這場世界大戰。當然,德國人那邊結束不結束不關義大利的事情,只要義大利這邊結束了就行。
不得不承認義大利的這套外交政策確實非常具有吸引力,秉承了義大利一直幻想的出力最少實惠最多的核心理念,至少很符合義大利人自己的胃口——把全世界都當成傻子,然後只有義大利一個人聰明著。
“墨索里尼把我當成了傻子了。而那個我從未謀面的羅斯福總統,也把我這個元首當成了蠢貨。”阿卡多看了一眼多米尼斯還有裡賓特洛普,開口緩緩的說道:“黨衛軍那邊早在6個月前,就在擬定相應的對策了。萊因哈特那裡建議我們使用顛覆手段,必要的時候幹掉墨索里尼。”
“義大利國王那邊的態度很曖昧,我無法判斷對方一旦恢復自己的權力,會對義大利的外交政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裡賓特洛普嘆了一口氣說道:“在沒有一個指定的親德繼承人出現之前,我建議最好不要輕易顛覆墨索里尼政權,那樣會給我們自己造成麻煩。”
阿卡多點了點頭,在這種國際問題方面,自己即便是hi再怎麼厲害,也厲害不過眼前這些天才,所以至少在聽取意見方面,阿卡多並不牴觸對方給他提供更多的建議。所以他又說出了一個備選的方案:“事實上我們在非洲,一直在重點培養義大利的加里波第元帥。希望他能夠成為義大利的新領袖。”
這個加里波第元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