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部分(2 / 4)

小說:我的第三帝國 作者:低訴

乏武器彈藥,被我們趕回老家去。整個中東之戰的局勢會因此而扭轉,我想整個中東用7萬名士兵去爭取,這確實是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不是麼?”

現實總是這樣的殘酷,這間屋子裡的所有人都很清楚,他們把這7萬名美國步兵,和所有的軍事物資送到義大利去,根本就是讓他們去送死。只要他們這些部隊損失的有價值,那麼盟軍就能在整個中東找回主動,這也就是整個計劃的核心目的。

至於說義大利,那裡會被打成一片焦土,所有的港口機場都會被美軍和墨索里尼在潰敗中炸燬破壞,鐵路線也會被轟炸摧毀……整個義大利在打完這場戰役之後,短時間內都只能以重建為主——而義大利最終會不會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這間屋子裡的人,誰會去在乎呢?

“嚴格篩選這一次參加任務計程車兵,哥哥和弟弟不能同時參加送到義大利的部隊。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立即調離他們中的一個。”艾森豪威爾將軍想了想就下定了這麼做的決心,他要用將近10萬名部隊的生命,去換一箇中東戰場上的真正勝利。

如果單純站在軍事角度上來分析,這將是一場改變歷史程序的大勝:在北非的隆美爾的L集團軍和舍爾納的K集團軍總人數就超過30萬,再加上義大利的加里波第將軍麾下的部隊,人數還要多一倍。用10萬美軍達到全殲60萬德意聯軍的目的,這顯然是非常划算的生意。

不過一切都會如美國人所願麼?顯然不太可能。這麼一個龐大的行動,怎麼可能不讓德國人察覺?有關情報的保密工作,就連美國人自己都覺得沒有把握。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再一次召開會議,來確定究竟要不要利用義大利來打一場翻身的戰爭了。

英國方面無疑是最希望美國人在義大利有所行動的,因為這一場戰役過後,可能一切都會出現相應的轉機:德國人會在北非戰場徹底失敗,英國將能夠奪回大片的殖民地,而腹背受敵的德國勢必只能削弱大西洋壁壘來應對義大利危機——那個時候就是收復英國本土的大好時機。

“要小心義大利,如果他們是故意假裝配合我們,騙我們去自投羅網,這一切似乎也說得通。”佈雷德利將軍還對情報方面的問題非常忌憚,畢竟德國人那無孔不入的情報網讓人防不勝防,許多看似非常隱蔽的盟軍行動,都被那些德國間諜察覺了。而這一次針對義大利的行動,顯然在保密性方面,並不那麼隱蔽。

“義大利人已經被融入到整個歐洲的工業生產內了,我真的懷疑是不是義大利人真的傻了,才會有脫離軸心國的打算……”艾森豪威爾也覺得義大利人的倒戈很有問題,至少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上分析,義大利背叛軸心國完全是得不償失的舉動。

這個時候羅斯福總統突然開了口,比起在座的這些個將軍,他在政治領域可謂是真正的專家。也只有他,才是這間屋子裡,最理解墨索里尼的人:“先生們,正因為義大利融入軸心國經濟政治體系越來越多,它也正在逐漸失去真正的獨立性……這不是墨索里尼希望看到的,所以這些東西是義大利離不開軸心國的理由,也是義大利決心離開軸心國的原因。”

墨索里尼希望的是藉著德國發動戰爭的契機,完成他將義大利王國振興成羅馬帝國的雄心壯志。他想的是成為這個新羅馬帝國的偉大領袖和締造之人,而不是成為一個第三帝國的小跟班,不是一個軸心國裡默默無聞的嘍囉。一個人在政治立場上就沒有半點臣服的意思,那他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絕對不會產生任何妥協,墨索里尼就是這樣的人,一個擁有很強政治理想的投機者。

他臣服於第三帝國的武力之下,是因為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在德國橫掃法國打敗英國的時候,他就只能將自己建立羅馬帝國的美好願望藏在心底。所以當美國人找上門來,給他提供了另一個不必屈居人下的選擇之後,他就立刻搖擺不定起來。

在這件事上,他被羅斯福看得一清二楚,因為羅斯福見過太多太多,像墨索里尼這樣的人。不過羅斯福說完之後,立即又補充道:“不過義大利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也確實影響了一大部分義大利人,我們要重視這方面的影響,並且想辦法消除這些對我們不利的影響。”

“傳回來的情報顯示,墨索里尼對義大利海軍的控制還是比較強的,所以義大利海軍幫忙突襲直布羅陀海峽,這件事還是比較確定的。”美國海軍的將領指了指桌子上的報告說道:“只要他們的炮擊準時開始,那麼一直到登陸義大利,就都差不多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伴隨著艦隊的護航艦隻,到時候會封鎖整個地中海地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