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這些,小澤拉起了自己的飛機,然後熟練的收起自己飛機下面的起落架。
跟在他後面的,是中島駕駛的另外一架KI…43戰鬥機,兩架飛機一前一後,加入到戰鬥機編隊之中,開始在8500多米的高度上平飛,加入護航編隊,伴隨著飛在8000米高空的轟炸機部隊,向著遠東共青城地區飛去。
日本陸軍航空兵的轟炸機,也就是吞龍轟炸機的實用升限是9300米,而日本陸軍航空兵自己的戰鬥機KI…43戰鬥機能夠作戰的最高高度大約在10000米左右——這個數值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應該還是不錯的資料,可是現在看來,這些資料都非常一般甚至可以說是略微過時了。
KI…43戰鬥機最快的飛行高度是6000米左右,伴隨著轟炸機高空飛行的時候,是無法發揮戰鬥機本身的實力的。這也是日本戰鬥機為什麼輸給中國空軍的另一個細微的原因——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上作戰,日本戰鬥機的效能發揮不出來。
不過小澤和中島兩個人的飛機,是王牌飛行員駕駛的特殊型號,日本人改進了一些發動機的效能,讓這種飛機能夠在8000米左右的高空中,多少適應一些。不過這種改進無非也就是略微提高了一些效能罷了,屬於治標不治本。
看著自己身邊如此龐大的飛機部隊,兩個人心中都不免豪情萬丈起來,40架吞龍轟炸機,在25架KI…43和KI…27戰鬥機的保護下,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