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554補給
所以不要質疑對手的進步,也不要異想天開的認為“對手不會學的這麼快吧?”,事實證明,對於武器效能的改進就是這麼快,對於戰術的學習和使用更是這麼快!
在另一個時空中,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裡被蘇聯的狙擊手虐得體無完膚,他們在那片已經被炸成廢墟的城市裡丟下了數以萬計的精銳士兵,最終從不敗的神壇上走下凡塵。僅僅用了一年,成千上萬的德國狙擊手在諾曼底地區給美國人好好上了一課,讓高傲的美國大兵們學會了時刻彎腰低頭。當然美國人也沒閒著,他們成立狙擊學校,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在塞班島和瓜島上打得日本鬼子叫苦不迭。
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最讓人狠下心來學習對手正視對手的戰爭。不學習的人要麼亡國要麼死去,留下來的人都是徹頭徹尾的學生,都是最不要臉的抄襲者。
你用傾斜裝甲?我們也試試去!果然好用?那我們也這麼用!你用狙擊手小隊?我們也試試去!效果明顯?那我們也這麼用!你用航空母艦打海戰?我們也試試去!還不錯麼?那我們造更多的航母!那種獨佔鰲頭數百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大發展的時代追趕對手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情報顯示蘇聯人正在培訓自己的狙擊手,他們在西伯利亞的獵戶裡挑選人才,學習組織起德國人那樣的狙擊小組,開始在戰爭中笨拙的運用起狙擊戰術來。
現在看來他們還非常落後,戰術也並不成熟,甚至很多時候他們的學習帶著愚蠢和盲目,但是所有面對蘇聯軍隊變化的德國人都感受到了對方給予他們的壓力,都徹頭徹尾的體會到了蘇聯部隊潛移默化的變革。
對手確實是一群沒有上過學校的農戶還有無業者,甚至大部分連識字都成問題。但是殘酷的戰爭讓這些同樣渴望活下去的人們開始努力的終結如何活下去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們開始學習如何體面的迎接下一次失敗。
這些原來根本不會打仗的蘇聯農民們,他們因為被德國人突襲追殺學會了在駐紮地區周圍派出斥候偵查,學會了停下來就構築自己的防禦工事,學會了不脫衣服抱著槍睡覺。除了身上的軍裝還有頭頂的鋼盔,他們越來越像對面德國人,至少在一部分細節上越來越像。
當然事實證明他們和德國人確實還差一截,那些被遺漏的細節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蘇聯人的後勤補給依舊是混亂並且效率低下的,他們的軍裝還是單一的綠色,而德國人已經開始大量使用迷彩罩衫。德國人已經開始在戰場上實驗用特種部隊小分隊滲透,蘇聯人這個時候才邯鄲學步效仿德國人組建狙擊手小組。
但是不要嘲笑這種笨拙愚蠢的學習,這是一種虔誠的渴望與靈魂深處的宏願。
當天津的機械製造總局裡,梳著辮子的中國人用毛筆字來記錄下仿製克虜伯大炮的方法,用簡陋的裝置開始工業化程序的時候,請不要笑他們的愚昧和侷限。
當新中國的工廠裡,師傅們用滿是老繭的手握著銼刀銼出一個一個零件,拼湊成第一架中國的噴氣式戰鬥機的時候,請不要笑他們的笨拙和落後。
當東北的飛機制造公司裡,工程師們拆開國外的先進戰鬥機,摸清技術然後仿製生產,最終命名成國產飛機的時候,請不要笑他們的無恥和卑劣。
因為,當一個民族,開始不要臉面,不在乎無恥和卑劣,不害怕笨拙和落後,甚至連愚昧還有侷限都阻止不了他們學習對手的腳步之時,還有什麼能夠阻攔這個民族走向強大?一個民族,不顧一切只想著活下去的的時候,它就可以千方百計的活下去。
“狙擊槍上的光學瞄準鏡製作精良,不像是蘇聯貨。”營長看了看那支被包養得非常不錯的莫辛納甘改裝狙擊槍:“槍油塗得很均勻,瞄準具調教的也不錯,200米距離上看的很清晰。”
狙擊手也看過這支槍,他對自己的同行很有發言權:“有本子記錄,說明這個狙擊手識字,槍包養的不錯,說明受過專業的訓練並且知道包養對槍支的重要性。這反應了蘇聯狙擊手的素質在提高。”
營長點了點頭,他也覺得對方越來越棘手了。兩個月前這些蘇聯士兵進攻之前肯定會先打兩輪炮擊,然後再開始成群結隊的發起衝鋒。
似乎害怕德國人聽不見炮聲做不好準備,還要高喊著“烏拉”的口號。再把隊形站的密集一些,避免德國機槍射手們浪費自己的彈藥——這麼體貼的對手可真是不多見,甚至有的時候德軍就以為對手在配合著他們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