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已經大約有五分之一成了一片光禿禿的廢墟。
也不怪英國平民咒罵自己的政府,同為戰敗國的法國,巴黎現在還絲毫無損的擺在那裡,市民要忍受的無非就是德國巡邏兵的滋擾而已,而英國倫敦現在已經毀滅,至於剩下多少才算結束,只有上帝知道。
英國人不是傻子,德國人顯然也不是。前線的德國步兵越打越精也越打越熟練,最高統帥部練兵的計劃有條不紊的實施著,已經有大約2萬名熟悉城市作戰的老兵被運回本國,充當各支新組建部隊的教官和骨幹。
而且德國人開始用各種辦法來拉近巷戰中的差距。他們用“樓房拆除器”將懷疑有英軍的樓房打得千瘡百孔,用腓特烈火箭炮對某一地區進行冷箭一般的突襲齊射,這種壓制打法讓英國守軍吃了不小的虧,因為運氣的關係,至少有三個營的英國士兵曾經被德軍火箭炮覆蓋過,損失了至少700名老兵。
原本這麼打城市作戰,是在給後勤增添壓力,不過德國繳獲了不少英國大炮,至少在英國境內補齊了炮兵火力的短板,而獲得的燃油讓德國運輸艦省出了不少空間運輸腓特烈火箭炮的炮彈,所以攻打倫敦的德軍彈藥還算充足。
相反卻是英國的補給開始捉襟見肘了。美國因為英國皇室逃難加拿大,暫停了一部分對英國的援助,這一下讓英國本土的守軍徹底陷入了沒有補給的尷尬境地——子彈還好說,儲備的多少還有一些可以拿來應急,重型武器裝備就徹底絕了來源。
美國的m3坦克徹底斷貨,英國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的現狀直接導致了倫敦周邊守無可守,a集團軍的裝甲部隊沿著倫敦郊區的邊界橫掃一圈,輕鬆完成了對英國首都的合圍工作。泰晤士河上硝煙滾滾,英國首都危在旦夕。
丘吉爾沒有忙著逃走,他依舊還在倫敦市中心的地鐵下面,他的那間地下辦公室裡。英國人在倫敦有大約10萬可堪一戰的守軍,還有大約10萬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這些人守衛著丘吉爾的倫敦,守衛著曾經的大英帝國最後一道防線。
戰爭給這座城市帶來了什麼?醫院的玻璃都被炮火震碎破裂,雖然已經是3月,外面也並不太過寒冷,不過躺在醫院病床上的老人和傷患們,依舊只能無助的等著他們最後時刻的來臨。德國的炮彈可不長眼睛,已經有不止一處醫院被炮彈擊中,也已經不止一處擠滿了平民的房間搖晃倒塌。
英國計程車兵如同鼴鼠一般,在廢墟和滿是灰塵的建築物裡尋找吃的東西,他們滿身灰塵,拎著步槍小心翼翼的從街道的一側跑向另外一側,然後鑽進樓房的大門,一點一點邁步,走上吱吱呀呀作響的樓梯,用槍托砸開鎖著的房門,翻找自己能用的東西。
禦寒的毯子,一些調味品或者是主人來不及取走的錢還有一些急需的彈藥——很多人都把政府分發的手榴彈留在了家中,他們沒打算和德國人同歸於盡,更多的人選擇了離開逃難或者直接投降。預想中滿城決死的場面沒有出現,更多的是面黃肌瘦垂死掙扎的平民百姓蹲在防空洞裡等待他們最後的命運。
這些搜尋民宅的英國守軍們和做賊沒有什麼區別,他們要躲避德國人的炮彈還有狙擊手,然後取走他們需要的東西並且努力不把自己的小命搭上。有的時候運氣並不怎麼好,他們用腳踢開大門的時候空氣裡瀰漫著惡臭,房屋主人的屍體已經腐爛多時,樣子能夠讓人噁心的吐上幾個小時。
更倒黴的時候,他們踢開房門或者拉開抽屜就會被手榴彈或者地雷炸上天,有些時候是其他英國守軍埋設的詭雷,有些時候是德國特種部隊在幾天前就佈置好的陷阱。
不過和所有人一樣,他們也需要活著,而活著就需要吃的,需要必須的物資還有補給。可憐的是他們比起德國人要悲慘很多,德軍有按時的物資補給,雖然經常遲到但是好歹總會有些,而他們只能靠自己去尋找。
丘吉爾盯著地圖已經看了快三個小時了,上面原本用紅色的筆標註了被摧毀成廢墟的建築物,不過因為紅色的標記越來越多,現在這幅可憐的倫敦地圖上已經一片鮮紅。在鮮紅色的邊緣,幾個成建制的英國步兵師的師部分佈在幾個方向上,不過距離他所在的地方越來越近了。他緩緩的起身,這才發現腳有些麻木了,自己也有好些天沒能看見倫敦那灰濛濛的天空了。
“秘書!”他喊了一聲,卻沒有人答應。他微微一愣,然後自己一瘸一拐的走出了房門,看見了一個少尉軍官一臉迷茫的盯著自己。
“瓊斯小姐人呢?她今天沒有來上班麼?”丘吉爾盯著那個少尉軍官,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