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相依為命,本沒想過還有分開的一日,如今不僅外嫁,過後還要千里相隔。老太太雖想明白,這對順娘不是壞事,可臨近臨近,心裡也如刀割一般。
順娘更是不好受,若不是怕氣到祖母,幾乎想要說不嫁。她除了不捨,就是濃濃的惶,疚,即便有了兄弟,她也不當將侍奉祖母之事都推給兄弟,自己去年就不該答應外嫁。
就算外八房兩位嬸孃所說,她若是留著不嫁,往後弟媳婦進門,若是相處不快老人家怕是為難,她也不該點頭答應外嫁。她不是與人相爭的性子,作甚要與弟媳相爭?二郎向來孝順知禮,絕不會縱妻不孝,自己有何可擔心的?
想下想明白也晚了。
道痴心裡,也分外複雜。明明是嫁姐,心裡就跟嫁女兒似的,百般不捨。要是順娘有容孃的一半乾脆潑辣,他也不會這麼擔心。可順娘這性子,還真是不放心。
除了捨不得順娘,他還擔心王寧氏。老人家畢竟上了年歲,大悲大喜之下,萬一有個不好,悔之不及。他抽空就往老人家身邊湊合,沒人的時候,將往京城的話提了又提。
老太太早時聽孫子提這個,還以為他是開解自己的話,先下聽他再三說起,不由有些上心:“二郎真有這個打算?”
道痴道:“那是當然,孫兒還扯謊不成?”
老太太遲疑道:“那王府那邊?”
道痴笑道:“孫兒年少,離當差的日子還遠著,多學習兩年不是正好。”
老太太見他拿定主意,想著與孫女還有相見之日,精神好了不少。
順娘那裡,老太太也開解一番,祖孫兩個總算沒了生離死別的悲苦。
熱熱鬧鬧中,披著紅蓋頭的順娘上了花轎。。(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二章 春天正是讀書天】………
張家走的很倉促,似乎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意犄之中的是張慶和進京之事,會試在明年二月,安路距離京城兩千多里路,年後進京肯定走來不及了。
安陸的舉子多在九月間就起程進京,像張慶和因婚期耽擱到現下已經夠晚了。
早就有人猜測,張慶和是不是因舉人名次不高,放棄了這一科,才拖延到這個時候還沒啟程。張家族人甚至還有人說酸話,覺得是新娘子耽擱了他們的舉人侄兒,不夠賢惠知禮,云云。
誰會想到張家大郎陪著新婦回門後,就舉家進京。
等到親戚得了訊息時,張家一行人已經離了安陸,家中只留了幾個老僕看房子。金銀細軟,半點沒留0
這些習慣了到張老爺家打秋風的族人,立時傻了眼。每年藉著過年,可是他們大開口的好時候,今年怎麼辦?
道痴送走依依不捨的順娘,重新回到王府。
依舊上午隨著眾人上經史課,下午跟著陸炳學刀,晚上則是苦讀四書五經,日子過得極為規律。
冬去春來,半年轉眼而逝。
四月初,順娘寄了家書回來,張老爺沒有參加會試,張慶和名落孫山,不過在宗房二老爺的幫助下,拜在一個老翰林名下,在京準備下一科。至於順娘三月初查出身孕,如今在京待產。
張家即便家道中落,可張老爺這一房日子過的不賴。即便是客居京城,可也買了宅院,又添了僕婦下人,日子過的井井有條。
張老爺那個曾掌家的妾室,也是個性子厚道的,對順娘多有幫扶。
張老爺也對順娘甚是寬和,順孃的日子順心如意。
王寧氏看了順孃家書在佛前拜了又拜,順娘這是過門喜不管第一胎是男是女,都是好事。
對於順孃的身體,王寧氏到沒有太過擔心。因早年家境艱難的緣故,順娘從來沒有嬌養過。她性情雖綿綿軟軟的,可身體卻比尋常女子要結實。今年十七歲,身子已經長成,並不需要多擔心什麼。
道痴用觀音像與佛像在容娘那裡借了八百兩銀子在容孃的張羅下去年十一月在西城開了一家當鋪。半年過去,外債已經還了大半。照這樣看下去,再過一年半載,不僅能還清容孃的銀子,還能剩下置辦新鋪子的銀錢。
容孃的婚期定在九月,三郎六月裡參加完院試後,便會同父母進京送嫁。
算算時間容娘九月出閣順娘十月生產,道痴閒暇時分,就常去西城溜達,一是為小外甥、小外甥女置辦滿月禮:二是想要尋幾樣好東西給容娘添妝。尋了兩次卻沒有什麼閤眼的,正好容娘將之前在她那裡典押的白玉觀音與紫金彌勒送回來道痴便有了主意,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