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4)

推行漢化,這一點在皇太極以前的少數民族帝王眼中是很難被認可的事情。雖然也偶然有之,但是論漢化的徹底程度和堅持的時間之長,惟皇太極第一。

推行漢化使皇太極走上了與努爾哈赤完全不同的路。前者是開疆裂土的英雄,後者則成為宏圖遠謀的君主,前者想的是為自己的子孫建立一塊屬於自己家族的土地,後者則想的是萬世江山一統天下。基於這點不同,兩代皇帝所前進的方向是不同的,我們可以說,在努爾哈赤與皇太極之間,建國立業的信念相同,但實行的方法與準則迥異。按現代管理學來說,兩者是定性與定量的不同。前者定性,後者定量,努爾哈赤受漢人欺侮多年,對漢人的仇恨形成了他生活的動力,攻城陷地,佔領更大的土地,是他建國的根本,但到了皇太極那裡,開始注意到人數、文化、生產、資源等等的差異,於是,由簡單的定性到了更為精細的定量,我們發現,就是在這個定量的基礎上,皇太極開始改變了對漢人的態度。而這個改變是因為皇太極有更為遠大的理想,雖然史書並未有太多的記載,但可以想見,他一定從元朝滅亡的基礎上吸取了很多教訓,同樣的,從明朝的建國中也吸取了更為寶貴的經驗。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滿清的漢化之路(3)

皇太極與父親的不同體現最初體現在對“民”的認識上——這個“民”指的是漢民。努爾哈赤採取的少數民族通常的方法——“抗拒者被戮,俘取者為奴。”這個把“民”當成“奴”的方法,其實和元朝時沒有什麼兩樣,可是皇太極卻把“民”當成了“民”而不是“奴”。在眾多的少數民族君王中,皇太極可能是頭一個有如此認識的人吧?他也有很多措施,比如說,對於被俘獲後,不甘為奴私自逃出遼東的漢人百姓,努爾哈赤的方法是殺,皇太極則既往不咎,並頒佈寬容的法令,努爾哈赤時代曾強迫漢人降民修築工事,對他們如同奴隸一樣的苛刻,惹得漢民苦不堪言,皇太極後來乾脆廢了這個制度。

對於君主來說,打仗需要武功,執政則是文治,兩者都是一個技術活。而對執政者來說,這個技術體現在什麼地方上呢?——還是制度。崇禎沒有修正制度的能力,故而眼看著制度一點點潰爛,無能為力,李自成沒有制定制度的能力,所以任何的行為都是盲目而無理性的,與他們相比,皇太極則有更高的技術水準。他的漢化推進過程,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制度建設過程,這個制度建設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科學地分析形勢。皇太極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了制度建設的方向的。

那麼皇太極是如何建制的呢?他本著漢化的大原則,其主要的著力點有三個方向——人事、民事、軍事。

任何政府在建立制度時,都要考慮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用人制度,安民制度,軍事制度,他們解決的是三個範疇的問題:吏治,穩定,國防。其實在當時那個大環境下,皇太極與崇禎一樣,都面臨著這三大問題,崇禎窮其一生沒有解決得了,但皇太極卻不同。他在這三個問題融入了漢化的程序,由此確定了滿清王朝的勝利基礎。

在人事上,皇太極效仿漢朝,建立了內閣制度,由以往的八個貝勒分權制改為統一的集權制。這一點是與努爾哈赤時代有極大不同的創新。能夠形成這一套中央集權的制度,與他所重用漢族知識分子有關。

對於漢族知識分子,努爾哈赤始終持敵視態度,皇太極則不同。內閣制度是兩個漢人幫他建立的,一位是范文程,一位是宗完我。後者的出身比較有意思,他是奴隸出身,在努爾哈赤時代為滿人做奴,但皇太極發現了他的才華,將他贖身出來,參加了考試,還給予了重用。於是,宗完我後來成了皇太極手底下制度建設的最重要的臣子。而他提出的內閣制度與明制基本相似,也是分為六部,各部除尚書外,還下設承政兩人,一為蒙古人,一位滿人,相當於明朝的各部侍郎。但這個人員組成是多民族的,這就形成了一個互相挾挾制的體系。還有參政八人,官制與明朝比較接近,也設立了起監察作用的都察院。宗完我設立的制度雖與明廷相似,但起的作用卻大相徑庭。要知道滿清在皇太極以前,其人事建制還是非常原始的,努爾哈赤在朝時,朝中大事全由他一人說了算,能說上話的還有八大貝勒也就是八旗之主,根本談不上人事制度。努爾哈赤死後,也沒有解決接班人的問題,他確定的是八個旗主共同議事的制度。

皇太極剛即位之時,“有人必八家分養之,地土必八家分據之,即一人尺土,貝勒不容於皇上,皇上亦不容於貝勒,貝勒事事擎肘,雖有一汗之虛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