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房中術,所以才能把個皇帝迷得神魂顛倒的。
而為此便有人推斷道:“武帝一生很迷信,多次受方士欺騙,鉤弋夫人的奇事,應是地方官吏與方士為討好武帝而設的圈套”。但不管如何,鉤弋夫人很是得寵是不假的。
《漢書&;#8226;外戚傳》中記載道:太始三年(前94)鉤弋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劉弗陵,號“鉤弋子”;不過劉徹卻聽眾人說這個孩子是“任身十四月乃生”,於是他便感嘆道:“過去聽聞說堯帝是十四月而生,沒想到我的這個兒子也是這樣,真是吉兆!”這樣,他一高興就又下令把鉤弋宮門改稱為“堯母門”——別看只是改了改名字,這其中的文章卻大有深意。
而又有人藉此推斷:鉤弋夫人其實與劉徹的生母王夫人都是一個德性,她們“皆善於編造故事固寵弄權”。而她的得寵,自然更加大了劉徹與太子兒子的感情距離;尤其那“堯母門”一改,感情的傾向便可想而知,以至被江充那小子利用。
對於劉徹的這種舉止不當,《資治通鑑》中就批評道:“為人君者,動靜舉措不可不慎,發於中必形於外,天下無不知之。當是時也,(衛)皇后、太子皆無恙,而命鉤弋之門曰‘堯母’,非名也。是以奸人逆探上意,知其奇愛少子,欲以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蠱之禍,悲夫!”
後來,“巫蠱之禍”發生過後,劉弗陵被立為皇儲幾乎已成定局。這時候她已經5、6歲了,“壯大多知”,長大高大結實,人也很聰明,所以劉徹經常說他很像當初的自己。“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有心立他為儲,但是皇帝又擔心自己百年以後,子幼母少,恐怕到時候年輕而不甘寂寞的鉤弋夫人會(像呂后那樣)“恣亂國政”,以至猶豫了很久也沒能決定這件事。
眼前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劉徹終於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即在將劉弗陵正式立為皇儲的同時,而將生母鉤弋夫人賜死!這個方法的確有些殘忍了,也儘管劉徹沒少有過失策,卻只要他無情起來,他似乎就總是英明之極的。
有一個事實就明顯地證明了他的英明:以後,到了北魏時期,北魏的皇帝們就都學著漢武帝的樣兒,為防止女主專權,凡選定儲君,必將其生母殺死;所以連累的那個有名的同樣少兒登基的魏孝文帝三歲時生母就被賜死,一直長大以後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
雖然是反人道,雖然並不能從根本上防止女主專政(魏孝文帝前期就有馮太后專政),可是此舉畢竟增加了國家政權穩定的安全係數,“使如一家人哭強如一路人哭”!司馬遷即評論道:怎麼能夠說武帝不是賢君呢?深謀遠慮,為後世打算,這並不是一般淺陋的儒生所能組哦到的,因此諡“武”,難道名不副實嗎?
歷史的現實就是這樣矛盾和血腥、冰冷而殘酷,不忍卒讀呵!溫情脈脈只在於不切實際的空洞幻想中,只有等夢醒了,我們才更有勇氣面對現實……
後世便有首詩哀悼鉤弋夫人道:“河間佳氣望中騰,玉手如鉤獨見徵。一去甘泉仙路杳,空留衣履在雲陵。”
她死後就被安葬在了雲陵,劉徹心裡也很不是滋味,於是便造了一座通雲臺,希望再見到他的仙子。而據有些記載說,通雲臺自建起以後,每天都會有一隻傳說中青鳥光顧這裡,直到十多年以後漢宣帝即位。
對於她的死,人們也都是非常感傷和懷念的。
九、託孤及茂陵之葬
九、託孤及茂陵之葬
1、他的其他作品
劉徹的作品還有很多,如:元狩元年(前122),獲白麟,作《白麟之歌》;元鼎四年(前113),六月獲寶鼎於汾陰,作《景星歌》;元封二年(前109),四月祠泰山,臨塞決河,黃河復故道,乃作《瓠子歌》;六月,甘泉宮產九莖靈芝,作《芝房之歌》;太始四年(前93),修封泰山,作《交門之歌》等等。
這些作品大多失傳,其中,有一首傳為群臣共作又疑似偽作的《柏梁詩》卻得以流傳開來,還有一首頌瑞詩叫《朝壟首》,約作於他35歲時候:“朝壟首,攬西垠……撫懷心。”尤其,《瓠子歌》二首也得以完整地流傳下來,其辭曰:
(一)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兮地不得寧。
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鉅野溢。
魚弗鬱兮栢冬日。正道弛兮離常流。
蛟龍騁兮放遠遊。歸舊川兮神哉沛。
不封禪兮安知外。皇謂河公兮何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