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見此非常生氣,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
那位手下卻說:“你捨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
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講完這個故事,郭隗對燕昭王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
聽了郭隗的話,燕昭王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他拜郭隗為師,併為郭隗建造了宮殿。果然,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士爭湊燕”的局面。魏國的軍事家樂毅、齊國的陰陽家鄒衍、趙國的遊說家等紛紛投奔而來。
從此,弱小的燕國逐漸強大起來。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的定義當然也有所不同。高素質、高智力的人必然是知識經濟的核心人才。他們才是一個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真正力量。世界著名的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曾說:“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但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
浙商們在創業的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專業技術骨幹隊伍,他們給人才開出了優厚的條件。
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立華為了吸引人才,經常是先付高薪水,如果不行再說。徐立華認為,現在的波導已經不缺資金和市場了,缺少的就是人才,因此,為了吸引人才,就需要用高薪讓他進來,來了以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行了就上去,不行了就算了。
橫店集團董事長徐文榮的人才觀是:假如我引進10個高層次人才,有6個人正常工作,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