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前線戰事不明,所以不敢輕動。原本打算得了朝廷的援軍便可功成身退,奈何時至今日卻依然杳無音信。要不是當地百姓自發組成了義勇隊為國效力,我等恐怕就連陛下的詔令都難以完成啊。不過聽說您身邊這位張遼張小將軍似乎在邊塞威名頗著,想來即使因為不見援軍而使我大漢國土淪喪,丁刺史到任後想要收服也是易如反掌的。而且董太守身為河東太守,正是該以河東百姓為子女,替天子牧守河東,卻是不知丁刺史有何意見啊?難不成丁刺史覺得這河東郡應該歸為幷州刺史部的轄下麼?”
丁原接到調令之後不去前線與董卓交接,反而跑到了董卓即將任職的地方招兵買馬,拉攏幷州子弟,卻不北上支援。這樣的行為在董卓的部下之中引起了極大地憤慨。而現在李儒正是抓著這一點窮追猛打,畢竟二人所在的地方依然是在司隸校尉的管轄地域。
“董太守所為遼深表欽佩,我等將士必然不會讓董太守以及曾經在前線為我大漢朝廷和百姓奮戰的將士們失望的。董太守能夠做到的,我等幷州子弟自然不會甘於人後。”
比起李儒的咄咄逼人,張遼的回答雖然氣勢十足,但是實際上卻是承認了丁原舉動的不厚道。或許對於這位年紀輕輕便敢於深入草原的猛將來說,比起丁原這樣善於權謀的上官,他還是更喜歡董卓這樣為大漢屢立戰功邊地名將。
當然,他的這種反應也讓在他身前的丁原眉頭一皺,似乎對於張遼這麼痛快的承認己方的錯誤感到有些不滿和警惕,那顆原本就十分忌憚董卓的心此時更是蹦蹦直跳。
“哈哈哈哈,好,你張文遠是條漢子,我董仲穎記住你了。文優,不必在此多費唇舌了,孟軻那儒生說得好啊,‘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只要幷州人自己的心不死,我們又何須替一群已經開始舉行的狼群擔心呢?走吧,今天已經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幷州人,希望那個傢伙口中所說的另外一個幷州人不會讓我失望吧。今天真是開心啊,吾道不孤矣。哈哈哈哈……”
伴隨著爽朗的笑聲,董卓大踏步的離開了,就這樣頭也不回的狂笑著離開了,只留下面色有些鐵青的丁原和行禮恭送的張遼。
“文遠,你為何如此,董卓不過一匹夫,要不是朝廷還需要這樣一把刀的話,又哪裡輪得到他在這裡猖狂。你這樣對他就不怕自己被那些士人所不齒麼。”
目送董卓走遠,丁原才回身與張遼算賬起來。不過考慮到張遼的背景,丁原嘴裡的話倒也不敢說的多麼狠。而且丁原雖然在行軍打仗上並不出色,但是在朝堂局勢的判斷上卻頗有一套。
他非常清楚,黃巾起義讓大漢暴露出非常大的一個弊病,那就是軍隊制度問題。
大漢的軍隊可以說分成幾個部分。其一是邊軍,主要防備周邊異族;其二是北軍,包括新成立的八關校尉,主要是用於拱衛京師;第三就是地方軍,用於守備地方。
邊軍這一部分朝堂一不敢輕易動手二也沒啥興趣,苦寒之地除了極個別野心家或者出身不佳的傢伙外沒幾個文臣會喜歡透過那裡來晉升職位。
至於中央軍,由於黨錮之禍多年,這個原本是士族晉升最大的鍍金地之一的地方如今卻是人才凋零。藉著這次開啟黨禁的機會,中央軍必然會在黃巾之亂後改組。但是這支軍隊的高層必然是由皇帝和強力士族把持,丁原也沒打算湊那個熱鬧。
那麼最後便是地方軍。地方軍的體制原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各個郡縣根據規模下轄的數千郡兵,雖然數目很多卻非常分散;另一部分則是各個刺史部主官刺史麾下的數萬作戰部隊。
而這次黃巾之亂之所以能夠造成這麼大的損失,各郡之間互不統屬且各自為戰導致被黃巾軍利用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數目少而分散的郡兵無法起到足夠的作用,那麼刺史手下的那些士兵呢?
這就要說道刺史的用處了,刺史的“刺”這個字是檢核問事之意,所以刺史這個職位設立之初的作用便是“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至於領兵打仗不過是後來逐步增加的專案,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刺史不是省長,而是省檢察院院長+紀檢委委員長。
因為刺史當初設立的時候俸祿不過是六百石,遠遠比不上俸祿是兩千石的太守,但是他們最大的權力便是越級上奏。也就是說,刺史這個職位其實和明朝的錦衣衛沒啥區別。
那麼,這樣一個職位,可以說除了特殊情況之外,大部分都是由一群擅長嘴炮的文臣統領。而這些人即使是剿滅一些稍微棘手一點的匪患都有些困難,就更不用說黃巾軍這樣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