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1 / 4)

小說:溝通力 作者:抵制日貨

用和別人完全相同的方式去看待一條河、一棵樹、一座山、一個人或一件事,也不會用相同的方式去傾聽或者解釋一條資訊。

基於他人觀點的解釋。我們的感知經常會因為他人和我們溝通的方式和內容而改變或受到影響。我們對世界的大部分了解來自雜誌、報紙、電視、社?媒體和網際網路。許多感知就是透過這些媒介形成的。例如,一些部落格,像佩雷斯?希爾頓(Perezhilton),每日科斯(DailyKOS),Kmeda,科技部落格Gizmodo和AMERICAblog。,以不容置疑的方式左右著我們的感知,影響著我們的溝通。

如果你住在東海岸,海上形成了颶風桑迪,你在網上和電視上看到颶風要來的訊息,但是可能不會直接襲擊你所在的區域,或者不是一場嚴重的風暴,你也許就會對它的到來做很少的準備。但是,如果一個朋友發簡訊告訴你,他聽說桑迪可能是襲擊東海岸最強烈的一次颶風,它會摧毀整座城市和大部分海岸線,而且會洪水氾濫,你就很有可能儘快離開這個地區。看到並聽到第一個訊息,你可能會對颶風的影響產生一種印象,但收到第二個資訊的時候,你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印象。然而,如果你以前多次從別人那裡得到像第二個資訊那樣的關於颶風的情況,而颶風又沒有那麼強烈,那麼,你對第二個資訊的感知就是,桑迪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用不著認真對待。這樣,如果你有颶風預警的經歷,加上他人的資訊,無疑會形成你對颶風預警的反應態度。

基於語言溝通的解釋。想到感知,我們大多數人會把它和我們看到的事物聯絡在一起,但是,我們感知的形成也會建立在個人言語模式的聲音基礎上,包括聲音、語法和詞語的選擇。言語模式建立了一種印象,包括年齡、能力、智力、文化背景或者種族背景,以及性別。例如,一個溫和的聲音可能會被視為膽小或者缺乏自信,一個響亮的聲音被看做是傲慢或者控制力強,刺耳的聲音被認為很惱人,或者低沉的聲音被認為充滿陽剛氣息。我們也會透過口音、語速、流利度和音質形成印象。美國人聽到陌生的口音,就會自然想起“老外”,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人們對聲音的使用,會導致各種正面和負面印象。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一個人的聲音或語言的使用,是如何影響你對那個人的信譽、能力、智力、年齡以及性別的看法的。

一個大學生說:“好吧,我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意思。”被採訪的教練回答道:“正如你所知的那樣,我們一敗塗地。”一位店主說:“我們沒有得到更多。”或者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說:“我們資本主義社會是世界最好的經濟體系。”這些話會如何影響你對這些人的看法呢?如果這個大學生身著西裝領帶,這樣會改變你的看法嗎?如果教練是國內獲勝最多的教練,這會使你的看法有所不同嗎?如果知道店主剛剛成為美國公民,這會影響你對她的印象嗎?如果知道無家可歸的人受過大學教育,只是最近失業了,這會改變你對他的看法嗎?

一個廣播廣告如是說:“人們透過語言來評判我們。”確實如此。人們確實是透過我們所使用的或不使用的語言,來評判我們。我們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對語言的選擇,影響著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在演說或者寫作時,我們使用的詞彙越複雜,別人越有可能認為我們是聰明人,或者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除了我們所選擇的詞彙,發音、口音和音質都會形成一定的印象,影響別人對我們的反應。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忽視溝通內容、溝通方式與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之間的聯絡。

我們受到教導,要相信事實勝於雄辯。事實真的如此嗎?視情況而定!我們看到的事物所形成的感知,確實有著強有力的影響。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吉爾的照片可能使她失去了實習的機會。然而,讓主管不提供實習機會的,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例如,吉爾的求職信或者簡歷中可能有拼寫錯誤,或者在面試的時候她的語法比較糟糕。

如果你所敬重的人告訴你不要去某個企業,因為那裡沒有優質服務,基於你得知的這些資訊,你可能就不會去那個企業。你也有可能告訴別人,你已經從可靠的訊息來源那裡得知,該企業不提供優質的服務。你和你的朋友根據你聽說的話,而不是你的親身經歷或者親眼所見,形成了對這家企業的印象。即便你從來沒有和那家企業打過交道,你所聽到的話足以在心中形成一個負面形象。然而,多年的親身經歷以後,我們經常發現,最初的看法是不準確的,這些看法會逐漸改變。因此,我們的感知和溝通及行為方式之間的聯絡不可忽視。有效的溝通者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