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小說:中山艦事件 作者:塵小春

從小學到中學,都是讀的陸軍課程。他的革命資歷也不淺,1913年就當到師的一等參謀、代參謀長。討袁失敗後,曾被袁世凱通緝。1922年11月,他任粵軍第一軍第一獨立旅旅長,後又任東路討賊軍中央軍命令傳達所所長。1924年6月,他任大本營參軍,屬於孫中山身邊的軍事將領。黃埔軍校成立後,他從1925年初開始,先後任軍校檢閱委員會委員、入伍生總隊總隊長、潮汕校本部行營主任,後任國民革命軍司令部參謀長兼第二師師長,蔣介石率軍東征後代廣州衛戍司令。王懋功政治上接近汪精衛,他的部隊是汪精衛唯一一支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一個原本是蔣介石部下的人,因為汪精衛的欣賞,眼看要當軍長,成為和蔣介石平起平坐的人物,況且又是個左派將領,這樣,王懋功的遭蔣介石嫉恨,也便是必然的了。

蔣介石聽了何應欽、王柏齡的恭維開始一陣得意,但隨即,他的臉上又浮上一層陰雲。他揹著手沉思著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過了一會兒,停在劉峙面前,用手點划著對劉峙嚴肅地交代說:“王懋功在二師也有不少親信,小看不得。你立即到二師去,把隊伍抓起來,不能出任何亂子!”

劉峙大聲保證:“請校長放心!”

送走何應欽他們,蔣介石又憂心忡忡地坐在椅子上發起呆來。他用突然襲擊的手段奪去王懋功的兵權,本來就是對汪精衛和季山嘉的一次示威和試探性進攻;但既然是示威,就有可能發生衝突,既然是進攻,就有可能遭到反擊。那麼,汪精衛允許不允許,吃不吃他這一套呢?季山嘉又怎麼看,會作出什麼反應呢?王懋功的部下又買不買賬,會不會造反呢?他還有些吃不太準。他清楚得很,如果其中有一方找他的麻煩,都會引發某種危機,甚至會威脅到他的名譽、權力、地位。他擰著眉頭想了半晌,突然用拳頭一擂桌子,“騰”地一下站了起來,自言自語道:“無毒不丈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娘希匹!”

這天晚上,有記日記習慣的蔣介石,在日記裡以解恨的口氣寫道:“此人(指王懋功)狡悍惡劣,惟利是視”,“其用心險惡不可問,外人不察,思利用以倒我”,“故決意驅除之”。蔣介石在日記中還透露出得意和快感:“凡事應認明其原因與要點。要點一破,則一切糾紛不解自決。一月以來,心境時刻戰兢,至此稍獲安定,然而險危極矣。”

再說王懋功被蔣介石扣留了一夜,第二天,就被蔣介石特派的副官陳希曾押送上海,轉道赴蘇聯考察留學去了。這陳希曾是陳其美的侄子,和陳立夫是堂兄弟,和蔣介石有叔侄之親。蔣介石派他執行押送王懋功的任務,自然一百個放心。

示威與試探二(1)

蔣介石採取了一連串的進攻措施,他覺得還是那句老話有道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關押了王懋功的次日,即2月27日上午,蔣介石前往汪精衛公館,拜訪汪精衛這位他既有些敬畏,又有些怨恨的國民黨第一把手。

蔣介石此番往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報告王懋功之事,另一個是告季山嘉的狀,提出對季山嘉的處置意見。他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前往汪公館的,他知道處理這兩件事的棘手程度。王懋功在廣州是屈指可數的有影響的實力派人物,又是汪精衛所喜歡的左派將領。將這樣一個人放逐,不報告是根本不行的,先斬後奏,就已經屬於違紀之舉了。蔣介石身為軍人,自然知道軍紀的重要,也自然知道個人和軍事委員會是個什麼樣的關係。東征期間,他給汪精衛的電報,都非常注意上下名分上的稱謂,開頭是“主席鈞鑒”,落款為“職中正叩”。這下當面向汪精衛報告他已經驅除了王懋功,汪精衛是否接受呢?對此他心裡沒有底。至於告季山嘉的狀,趕走季山嘉,雖然他已經醞釀了許久,此前也造了一些輿論,但汪精衛是否同意,他更是拿不準。他打內心裡討厭季山嘉,但季山嘉遠不是王懋功,討厭王懋功,可以用非常手段把王懋功搞掉,討厭季山嘉呢,就不能像對付王懋功那樣了。他已經下了最大決心要把季山嘉搞掉,但那必須依照外交方式,運用外交語言,並且最終要由汪精衛作出決斷。他蔣介石目前還沒有這個權力。

蔣介石一臉陰沉走進汪精衛的會客室,見陳璧君正在和汪精衛談著什麼。三人相見,略作寒暄,陳璧君自覺退出,汪精衛和蔣介石兩人便單獨交談起來。

蔣介石單刀直入地告訴汪精衛,他已經把王懋功給處理掉了。汪精衛聞言眉毛一揚,吃了一驚。事情來得太突然,況且他也不知道“處理”是指什麼意思,撤職、放逐稱“處理”,殺掉也稱“處理”,於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