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中山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它跟隨孫中山南下護法,它在孫中山指揮下同叛逆陳炯明對峙50多天,後來孫中山北上,乘坐的又是它。因此,孫中山逝世後,為了紀念孫中山,也為了表彰永豐艦的勳勞,1925年4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決定,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軍局內外一(3)
孫中山逝世後,廣東大元帥府改組為國民政府,同時將所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併成立了海軍局。海軍局是海軍的最高領導機關,它直接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海軍局內,最重要的職位有兩個:局長和參謀廳長。局長是老大,掌握著最終決策權,參謀廳長其次,主持海軍局內日常工作。此外,中山艦因其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和所處地位,該艦艦長職位也顯赫而重要,非一般人所能擔當。這樣,海軍局長、參謀廳長和中山艦長的交椅,就成了海軍權力的標誌,成了一些官迷心竅的野心家窺視和竊取的目標。
海軍和空軍都屬於新興的技術軍種,其裝備的優劣至關重要。國民政府發展海軍、空軍,對蘇聯軍援的依賴自然而然地要比陸軍大得多。因此,海軍局同航空局一樣,局長一職都由蘇聯顧問擔任。海軍局的局長是斯美洛夫,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是歐陽琳,政治部主任是李之龍。後斯美洛夫因公回國,國民政府任命歐陽琳代理海軍局長,仍兼參謀廳長及中山艦艦長。這時,歐陽琳的堂弟、野心勃勃想在海軍中謀一實缺的歐陽格出現了。此人在海軍中也屬於老資格的人物,時任海軍學校副校長。他不滿足其一個小小的海軍學校且是副手的位置,依仗自己和蔣介石的“鐵”關係,以卑鄙手段恐嚇歐陽琳,造謠說因走私問題國民政府要查辦中山艦和歐陽琳,結果膽小怕事的歐陽琳中計逃匿了。歐陽格趕走歐陽琳的目的,是盯上了海軍局長、參謀廳長和中山艦長的位子。然而,儘管歐陽格趕走歐陽琳的陰謀得逞了,國民政府卻沒有讓歐陽格繼任歐陽琳的遺缺,而是任命李之龍代理海軍局長、兼參謀廳長和中山艦長。加之李之龍還有政治部主任的任命在,於是他就四職一身,名副其實地大權在握了。①
像李之龍這樣權力如此集中,確實開海軍歷史之先河。廣東海軍方面不說人才濟濟的話,至少老資格的海軍人物不少,如陳策、潘文治、歐陽琳、歐陽格、蕭廣業等。有他們在,卻讓投身海軍時間並不長,資歷淺,年紀又輕的共產黨員李之龍執掌海軍大權,他們的嫉妒和不快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歐陽格,機關算盡,挖空心思地施展了那麼多手段,到頭來卻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真是惱羞成怒到了極點。更何況,身為共產黨員的李之龍和身為國民黨員的他們,在政治立場、政治觀點以及工作作風、人品氣質等方面,還有本質上的區別。
如果說這些原因都無疑醞釀著尖銳鬥爭的話,那麼還有更重要、更直接的一點,這就是既得利益的嚴重衝突。長期以來,海軍和海上要塞一些握有實權的人利用便利條件大肆走私,狠發橫財,這幾乎已成定製。李之龍在反走私方面態度堅決,雷厲風行,出手堅決,這就觸動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原本派系思想根深蒂固,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海軍內部,這下加上實際利益的嚴重衝突,那麼一場暴風驟雨的來臨,也就是必然的了。
李之龍走進辦公室,屁股剛沾椅子的邊,電話就響了起來。他抓起電話一聽,是虎門要塞司令部副官潘宜之打來的,說有事要來向他當面彙報。李之龍一聽,就明白是為勝利號走私鹽船的事,便勸他不要跑了,有話電話上說就是了。可是,對方言詞懇切,執意要來,並說是奉陳司令之命來當面討教,不來便無法向上峰交待。李之龍皺皺眉頭,心裡暗暗罵道:“狗屁的陳司令,走私頭子,不是已經撤職查辦了嗎!”他打內心裡極度討厭這個潘副官,但又怕他糾纏不休,便不耐煩地冷冷地答道:“我勸你不要來,你若實在要來,那就悉聽尊便吧!”
李之龍對虎門要塞司令陳肇英的走私活動了如指掌。這潘副官是陳肇英的親信,常駐廣州天字碼頭附近的南園酒店。他的任務只有一個,作為陳肇英的特命全權代表,走私撈錢,大發不義之財。陳肇英販賣最多的是私鹽,他採用的方法十分詭秘,先囑鹽商運私鹽至沙角炮臺交貨,然後派出勝利號船,將私鹽拖運至廣州。中途若遇海軍檢查時,即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偽造的公文一張,上書:“今拿獲私鹽若干,拖運返省究辦,希予放行。”騙過海軍檢查之後,便將私鹽拖至廣州,交給潘副官。潘副官早在船到之前,就已經與廣州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