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單幹,對單幹、對舊式富農感興趣,對組織起來感苦惱”的思想;雖然也提到允許單幹、僱工,但重點強調了加強領導,組織起來。他提出:現在的互助合作,“在獲得生產工具的改進之後,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與發展”,以小型為主的變工互助組,根據當地農業和副業生產的需要,根據群眾要求與幹部強弱等條件,“逐步地提高為聯組”。
這次會議後,《東北日報》發表了關於互助合作的宣傳報道,把高崗的這些講話概括為“把互助合作組織提高一步”。接著,1950年1月4日,《東北日報》發表了高崗在會議上的總結髮言。
而這些,在後來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的報告中也提出來了。劉少奇兩次都予以反對和批評,這說明他對農村中的互助合作還是非常慎重的,認為不能超越新民主主義的階段,而把互助合作組織提高一步,就實際上過早地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超越了新民主主義的階段。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作出了“農村支部工作指示”,並報送中組部請求答覆意見,提出了富農中的黨員問題,實際上與富農經濟問題密切相關。在此之前,東北已經出現了這一問題。
由於東北大部分農村是在1948年前後完成土地改革的。相對而言,東北地區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比其他地區就早,經過東北農民的幾年努力,不同程度地擴大了生產規模,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農村經濟逐步上升。其中一部分農民為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已經擁有少量僱工並新購買了少量土地,存在著新富農的發展傾向。這樣,中共中央東北局就向中共中央提出了黨員成為富農後,其黨籍怎麼辦的問題。1949年7月,中組部答覆說,“暫保留其黨籍。”
解放後,東北局再次提出了這一問題。中組部按照劉少奇的指示,在給東北地區的黨組織的指示中,指出:
加強黨員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教育,以便提高黨員個人與領導群眾生產的積極性。教育黨員懂得我們今後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是獎勵農民生產發家,勤勞致富,使絕大多數農民上升為富裕的農民。而達到富裕的辦法,則提倡“以個體經濟為基礎,在自願兩利原則下組織起來,逐漸地由個體經濟逐步地向著集體經濟方向發展。”這樣才更能促進絕大多數農民富裕起來,不受或少受商人的剝削。因此應當教育黨員,積極參加變工組,大量在合作社入股,搞好變工組與合作社,是農村黨員的基本任務。批評某些黨員只想個人發財,不管多數群眾貧困,甚至想剝削別人的富農思想。
這次關於富農黨員的爭論,實際上就是關於富農經濟問題的爭論。這在建國後還是第一次。如何處理,將關係到全黨能否正確處理正在或即將出現的新富農問題。因此,劉少奇對此非常重視。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毛澤東訪蘇,劉少奇主政(4)
1950年1月23日,劉少奇批發了中組部《關於“農村支部工作指示”的意見》,答覆東北局的請示。信中指出:
我們的意見是黨員僱工與否、參加變工與否,應有完全的自由,黨不得加以強制,其黨籍亦不得因此停止或開除。如果在今天
過分強調黨員不準剝削別人,以及黨員必須參加變工組織,並須起帶頭作用等則勢必使部分黨員,對生產消極。
各地的經驗,均已證明黨員不僱工,群眾即不敢僱工,黨員對生產消極,群眾中的生產熱情,就絕不可能發動起來。因此,對農民黨員進行教育時,固須指出組織起來的好處,但同時更須明確提出“單幹”與“僱工”是黨的政策所允許的。
在今天農村的各階級基礎上,農村資本主義的一定限度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黨員向富農發展,並不是可怕的事情,黨員變成富農怎麼辦的提法,是過早的,因而也是錯誤的。
當天晚上,劉少奇同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安子文等人談話,談關於農村工作的問題,主要就東北提出的富農黨員問題進行進一步的闡述。
劉少奇在這次談話中提出了著名的“三馬,一犁,一車”模式,認為有這三種生產工具的農民,他的性質不是富農,而是中農。雖然這種農民在東北還未超過10%,“現在東北,應該使這種中農得到大量的發展。”很明顯,劉少奇贊成這種農民得到充分的發展,以保證農村經濟的儘快恢復和發展。而這種農民之所以發展到這種狀況,實際上與他的個人努力勞作分不開的,實際上是建立在個體經濟的基礎之上的。
因此,劉少奇認為,東北局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