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是追不上了。”宜嬪一說,勒貴人下意識的便說出了心理話。
“你不服也沒用,早半個時辰也是早,我就是姐姐!”宜嬪得意的看著勒貴人。
“哼!”勒貴人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榮兒已經又哄著了恪靜,將恪靜交給了奶媽看著她們兩姐妹搖搖頭,這兩姐妹很是喜歡鬥嘴,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看到了,都說雙胞生姐妹親近,只有親自接觸過知道,就是因為長得相,所以彼此到反而多了一些要強,希望比對方強,但畢竟也還是姐妹,榮兒好笑地勸說道,“你們姐妹也真是的,老這麼鬥來鬥去的不累啊,也還都是嘴上,總是今天吵完明天就又合好了,我都替你們累。”
“別理她,她就小孩子脾氣,和我爭了十幾年了,隨她了,反正爭來爭去的她都不如我!”宜嬪笑著說道。
“切!誰和你爭了,是你老亂擺姐姐的架子教育我,你才早我不到半個時辰出來啊,有什麼了不起!”勒貴人仍然嘴上不饒人,“我這已經算客氣了,全是看在你有孕在身!”
“你確實是不懂事啊……我有說錯你嗎……”宜嬪似乎也不願罷休……
於是新一輪的嘴鬥又開始了
榮兒看著她們輕輕的笑,這對姐妹,正值十八年華,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比起她們,她的心可能真的老了……但是……看著她們,她竟然也能感受到快樂……
******************************
今天上來,看到有讀者對德嬪晉嬪原因不滿,說玥彤不正視歷史,玥彤想說,玥彤的安排是建立在對歷史的推測上的,稍後馬上更新一篇“關於對康熙“德妃”玥彤觀點簡述”,玥彤不解釋,只把力場表明,能理解的感謝,不能理解的也沒辦法,玥彤的寫作思路和推斷結果是不會改變的。
關於對康熙“德妃”玥彤觀點簡述…
也許是寫德妃的人太多了,德妃被很多作品提及過,也因為德妃是一個皇帝“雍正”的母親,所以她的形象深入了人心,有很多人受以往作品觀點影響,很是喜歡德妃,畢竟榮妃玥彤是第一個開始寫的,最近,當玥彤的小說開始涉及到德妃時,受到的爭議也變得大了許多,我無意做任何解釋,作者有作者寫作和推斷的方式及權力,但我可以把我的觀點簡述一下,讀者能不能接受我也無權強求:
1)德妃的晉嬪時間為什麼是單獨的:
分析一下,康熙十六年晉嬪七人,歷史上安、敬兩嬪未葬妃園寢,二個為何未葬妃園寢以前說過原因種種,不再重複,這裡簡單說一下,康熙時定的後宮制度是六嬪,時間是康熙中期,所以也許第一次晉嬪時並沒有真正確定後宮的制度,才會立了七嬪,那最早制定的時候也應該在第二次大封時,但如果當時連德嬪一共是八嬪的話,康熙是沒有理由定“六妃六嬪”的,因為嬪位一直都在六位以上,完全可以規定六妃八嬪,不是嗎?為什麼是“六嬪”?另外,後宮制度定下了,就是要執行的,那麼康熙要晉嬪,至少要有嬪位空缺,十八年德妃的單獨晉嬪,說明這個時候應該至少有了一個嬪位的空缺,她才可以晉補,再加上安、敬兩人在第二次大封及妃園寢的消失,極有可能她們在十八年時都不在嬪位了,否則沒有任何理由晉嬪,不要說什麼寵愛,再寵愛也沒有七嬪俱在的情況下,單獨晉嬪的理由,這是康熙一生對後宮安排的特點所體現的,康熙對後宮並不是感情用事的,而且在他一生的晉封中都是嚴格執行自己定的後宮制度的,除了第一次七嬪同時外(那時可能制度未真正定下來),後宮基本沒有超編過,所以替補晉嬪是說的通的。
玥彤無刻意去寫玄燁不寵德妃,而是根據當時的情況的推測,我不會認為是因為玄燁多麼寵愛德妃而晉她嬪,德妃第一次生子到晉嬪的時間是康熙16—18年,可就在這幾年宜妃、及其妹貴人郭絡羅氏、通常在、成答應也都要麼有孕,要麼有生,兩年時間,五個女人先後有孕,請告訴我,你怎麼能判斷,在這兩年,僅限於這兩年,康熙是很寵當時的德妃呢???????那麼寵她讓那麼多人有了孕?而這裡唯一不同的就是在18年時,通常在的孩子死了,貴人郭絡羅生的是個女兒,而“德妃”生的是個“兒子”活得很好,成答應還在懷孕中,所以當時“德妃”是最具有晉嬪條件的,她有一個皇子,18年替補晉嬪時她會被優先考慮也不足為怪,而那時她肚子裡又有了胤祚,這個邏輯玥彤不認為是說不通的,相反,玥彤並不認為康熙在這兩年有多寵德嬪,這段時間康熙的感情是很平均的,宜妃姐妹、通常在、成答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