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跪拜在地,口稱拜見師父。
玄奘驚魂未定,連退數步,顫聲問道:“不知長老何方神聖?為何稱我師父?”
那猿猴恭敬答道:“我本靈山一通臂猿猴,受佛祖點化,開了靈智,由於我乃猢猻,被佛祖賜姓為孫,號行者,於靈山之中修行近千載,習得一身降妖伏魔的本領。”
“日前聞觀音菩薩言,有大唐高僧將赴西天求取真經,但這一路上多有妖魔鬼怪,恐高僧遭難,便遣弟子前來護持,做個徒弟,護送師父西行,送到之日,也好得個正果。”
玄奘聞言大喜,終於不再驚懼,上前扶起孫行者,連道:“既是菩薩法旨,玄奘自當從命,感謝菩薩相護之情,日後便累徒兒多多護持了。”
“好說好說,師父且請上馬啟程,早到靈山,師父好得真經,徒兒也能早成正果。”孫行者與原著中的孫悟空完全是兩個極端,孫悟空是被逼無奈,孫行者卻是趨之若鶩。
一個暴躁兇殘,性格偏激,一個溫順有禮,身具佛性,這一路,想必玄奘會少很多遭心事。
不過這也十分正常,原著中孫悟空與玄奘的諸多衝突,本就是玄奘八十一難中的一環,但如今的西行路上,不知道聚集了多少要吃唐僧肉的妖怪。
到時候打妖怪都要打到手軟,若是取經隊伍再不和,這經也不用取了,玄奘分分鐘得進了妖怪肚子,所以如來自然不會再多此一舉。
孫行者護著玄奘一路前行,過了雙叉嶺,卻又遇到猛虎長蛇毒蟲攔路,那孫行者正要隨手解決這些個不長眼的孽畜,卻見那猛虎長蛇毒蟲突然便像是遇到天敵一般,紛紛奔走飛逃。
正是鎮山太保劉伯欽到了,孫行者開了慧眼一看,卻原來是惠岸行者所化,那惠岸行者給孫行者暗使眼色,示意他不可洩底。
孫行者心下了然,這定然又是菩薩安排的一個考驗,當下也不多言,任玄奘與那劉伯欽交談,此處本是荒郊野林,不見人煙村舍,玄奘腹中飢餓,便受了劉伯欽相邀,去了他的住處。
結果到了住處後,劉伯欽教妻子燉了一盆虎肉與玄奘吃,玄奘卻是不吃,言道:“善哉,貧僧不瞞太保說,自出孃胎,就做和尚,更不曉得吃葷。”
孫行者從靈智初開起便在靈山修行(自認為的),從來只是咬松嚼果,更是不曾吃葷,自然也是推脫不吃,且他自言修行有成,早已可以辟穀。
劉伯欽再三勸說,玄奘卻是寧願餓死也不吃葷,這讓觀音化成的劉伯欽母親暗暗點頭,十分滿意,當下親自倒騰了一桌素齋請玄奘受用。
玄奘見桌上都是一些竹筍、木耳、乾菜、豆腐之類,這才欣然動箸。
次日劉伯欽親自送著玄奘與孫行者過了大唐國邊界,只是這裡少了一座五行山,也沒有神猴被壓在山下。
拜別了劉伯欽,玄奘與孫行者繼續趕路,此地還是南瞻部洲地界,倒還沒有多少妖怪,師徒倆連日前行,如原著一般遇到了那六個山賊。
這是一片樹林之中,師徒倆正行間,忽聞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喝道:“那和尚,哪裡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
唬得那玄奘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不能言語,孫行者見狀忙上前扶住,溫聲安慰道:“師父莫慌,幾個剪徑蟊賊罷了,待徒兒打發去來。”
玄奘這才反應過來,如今自己已不是獨身一人,還有個本領高強的徒兒在側,當下還不忘提醒一句,“徒兒打發了他們便是,切莫傷害性命。”
“師父放心,徒兒省得。”
孫行者踏步上前,笑道:“列位有什麼緣故,阻我貧僧的去路?”
為首的大漢手中大刀一揮,喝道:“我等是剪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教你碎屍粉骨。”
孫行者聞言失笑的搖了搖頭,道:“我也不欺爾等凡夫俗子,便與你打個賭賽,我站在原地不動,任你砍殺,若能教我粉身碎骨,便請我師父留下東西與你,若是不能,爾等還需放我師徒過去,如何?”
山賊們聞言面面相覷,那為首大漢目光一狠,上前幾步惡狠狠的道:“你唬我怎的?看刀。”
說完便一刀砍向孫行者腦門,玄奘見此情形,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那孫行者雖未如孫悟空一般練成金剛不壞之軀,但也習有佛門護體神通,哪裡是這些個凡人能傷的?當下不但不閃不避,反而脫下僧帽主動將頭送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