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迎皇后和寧妃。不日到了滁州,耿再成、吳良忙出城迎接,後邊跟著地方官,遠遠地跪迎。沐英和方剛進了城,便去晉謁馬皇后和那位寧妃,外面耿再成、吳良及地方官等在那裡照料,還幫著整儀衛,打掃街道,沿路上懸著彩燈,蓋起綵棚,凡鳳輦經過的所在,地上都鋪著黃沙。滁州城中的百姓,聽得迎接皇后這個訊息,便家家門前排起香案來,準備跪著送鳳駕。這裡沐英、方剛在滁州兵署請皇后、寧妃各登了鳳輦,擺起全副儀仗,直出東璧門。馬皇后傳諭,把鳳輿和朱幕打起,以便百姓門的瞻覲。一時沿途的歡聲,好似雷鳴般地,真是萬戶頌揚。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聽報皇后的鳳輦將到,因坤寧和六宮的宮監已徵得三百多人,宮女卻寥寥幾十人,當然不夠分配,於是下諭,就應天府治下和江寧、句容、高淳、江浦、六合、溧水、溧陽、上元等八縣中挑選秀女。
這條旨意一出,八縣的地方官果然忙得走投無路,更苦的是百姓,大家都奔走號呼起來。這事讓李善長、劉伯溫知道了,忙上章來諫阻。朱元璋讀了奏疏,勃然大怒道:“朕身為天子,難道選幾個秀女也不行嗎?”便不聽李善長、劉伯溫的話,竟傳諭趕緊實行。劉伯溫、李善長對朱元璋此舉頗感出乎意料,他們怎麼知道早在郭子興府東院的繡褥上輾轉反側時,朱元璋就深感自己的坎坷困苦而自憐不已,至於到了暢飲亡了張士誠的慶功宴時代,朱元璋對於自己戎馬倥傯,終於搏來的人生得意,已抱定了須盡歡的原則,只不過是他能夠掌握好一個度罷了,漂亮女人是他最好的不負自己的享受方式。
葉衷作為選秀女的總監,選得秀女三千七百六十六人,經過地方官的第一輪挑選,選得二千一百十六人。又被選官挑擇過,凡錄用一千五百四十四人。就把這一千五百四十四個秀女送到了應天,又由葉衷選過,只選得七百二十五人。葉衷立即奏知朱元璋,朱元璋卻坐謹身殿親自選錄,好中取好,共選中秀女二百三十三人。那餘下選不中的秀女,仍命送還給民家。然後朱元璋便把這二百三十三個秀女分派在各宮去侍候后妃。
過不上幾天,馬皇后和寧妃的鳳輦到了應天,朱元璋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城去迎接。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和皇后皆出身寒微,恐內外臣工瞧不起皇后,所以他御駕去親迎。
馬後的儀衛到了離城十里,和皇帝的儀仗就接了頭,文武百官一列俯伏在道上,齊聲三呼“娘娘千歲”。那伴駕官喝聲起去,文武官員紛紛起立,武官騎馬,文官步行,列隊在前面引道。
最前面的是皇帝的儀仗和皇帝坐的鑾駕。隨後便是馬皇后的儀衛,排列著一對對地過去。前導黃麾兩對,大朝一對,五色繡幡三對,長戈一對,繡幡三對,錦幡三對,雉尾扇兩對,紅花團扇兩對,曲蓋兩對,紫方傘兩對,由紅衣的甲士們執著,共是四十二人。後頭是校尉六十四人。列在左右兩邊是班劍、金吾杖、立瓜、臥瓜、鐙杖、骨朵、儀刀、鉞斧每件共是兩對。又金響節十二,錦花蓋四,十六個校尉分作兩隊,還有十六個校尉戴著大邊的珠涼帽,紅衣、黃綢腰帶、碧油靴,控著駿馬,執著豹尾槍徐徐地前進。後面又是宮女二十四人,手裡各個捧著金交椅一座,金踏腳一雙,金水盆一個,金水罐一個,金唾壺一個,金唾盂一個,金香盒一個,金脂盒一個,也列隊過去。以後是武裝的宮女,一個個短衣窄袖,各執著五色繡幡、金斧、金骨朵、拂子、方扇、紅杖、紗燈、黃花蓋、曲蓋、金節、青傘之類,共是二十四人。最後宮女十二人,提著明紗燈三對,在鳳輦左右;後面便是文武百官,武官騎馬列隊在前,文官卻步行著在後。文武官的後頭,即是馬後的鳳輦。鳳輦之後,隨著寧妃的儀衛,也列著引幡、清道旗、方傘、金吾杖、立瓜、臥瓜、紅紗燈之類算是半副儀仗。後面便是寧妃的鳳輦,最後是護衛鳳輦的校尉六十四人,武官長兩人,率領著兵士六百名,個個是鮮衣美服,刀槍如霜地隨後護送。鳳輦的儀衛,直進東華門,出西華門,經元武門,走過了長安門,六百個護兵至此停住。鳳輦直進午門,前導儀衛紅衣甲士至午門前停住。鳳輦走過長廊,穿過謹身殿,儀仗校尉至此停住。到了乾清門,文武百官停住。
第三章 冰美人血濺行宮(4)
馬後下了鳳輦,寧妃也下了鳳輦,各改乘宮中的安車。這安車高四尺餘,金頂鳳頭,紅簾繡幕,四周金翅十二葉,金輪紅輻,專一備后妃宮中乘坐的,這時安車直達坤寧宮,儀仗宮人、武裝宮女都停在宮外,馬後進了坤寧宮,自有宮女們跪接。寧妃也跟著進了坤寧宮,行了參謁禮,然後和皇后一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