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看不到更大的目標,就會走向它的反面。
“我是管藝術的,沒有一個社會能光靠市場,光靠經濟來維繫。藝術是凝聚社會的一種方式。一個民族的靈魂要靠藝術來儲存。藝術是一個民族歷史記憶和共同遺產的一個支撐點。
“新加坡政府積極贊助藝術。有的人抱怨我們工作做得不夠,但是搞藝術首先得有創造性的萌芽。只有蛋能孵小雞,石頭不能孵小雞。我的任務就是要找到雞蛋,但有時候發覺有的蛋原來是石頭。在好的環境下,有創造萌芽的人一定大有作為。沒有藝術萌芽的人,即使環境再好,也創造不出東西來。
“藝術家生活在社會里,不存在絕對的藝術自由。藝術家應該比一般人眼光更遠,感覺更有深度,但他們不能為所欲為。藝術鑑賞總是有一定標準的。藝術自由也應該有一定的界限。這條界限太鬆了不好,太緊了也不好。
我有一個由社會各階層賢達組成的委員會來劃清這條界限。公眾場合冒充成藝術的下流表演就不允許。英籍印度作家拉什迪的《魔鬼詩篇)不是完全沒有藝術價值,但它踐踏了信教者的情感,我們也禁止。文明就是要靠懂得怎麼劃清界限來維持。
“法國政府害怕美國文化的入侵,希望限制好菜塢電影的進口。但我覺得保護主義不利於藝術的發展。亞洲各國有悠遠的傳統和遺產,雖然有的國家經濟上比較落後,可是我不擔心他們會崇尚西方文化到拋棄自己文化遺產的地步。個別的人或某一代的人可能過分崇尚西方,但社會遲早會糾正這種傾向。
“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亞洲文藝復興的開始階段,這是傳統的亞洲文化對西方文化挑戰的一種回應。我不擔心我們會全盤西化而喪失自己的文化。
西方的思想、西方文藝的確有某種發酵作用,不過我們藝術的本質將仍然是亞洲的。
“亞洲文藝復興中,中國文化將起主要作用。中文將日益重要。中國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凡經濟越強的國家其語言的影響也越大。羅馬帝國時,拉丁語盛行全歐;阿拉伯王國鼎盛時期,從西班牙到東南亞都用阿拉伯語;過去兩百年裡,大英帝國和美國的經濟力量使英語成了國際語言。經濟力量的變化必將導致語言應用的變化。文化也是如此。
“新加坡以華人為主,但新加坡不是中國。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我們必須照顧到少數族裔的感情,所以在促進中華文化的同時,我們不能排斥其它文化。我們以中華文化自豪,但也要包容其它種族的文化。中國歷史上唐朝是最開放的時期。當時,長安有許多外國人,有清真寺,有佛廟,有祆廟,有基督教堂,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都市。唐代貿易興旺,文化影響遍及越南、高麗、日本、東南亞。唐朝不少大臣、高僧、將軍都不是漢人。東南亞的華人至今仍稱自己為唐人,決不是偶然的。如果新加坡需要一箇中華文化的歷史模式的話,唐代的中國就是模式。
“在某種意義上,不僅新加坡,全世界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以唐代中國為模式。臺灣、香港正因為對外開放,經濟才繁榮起來了。同樣,中國大陸要繼續進步就應該堅持面向國際,對外開放。一個像唐代那樣的中華文化將給中國帶來和平與繁榮。
“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歷史性的改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我們歡迎中國在貿易、投資、財產保護、汙染控制、外交行為、防止核擴散等方面符合國際準則,這不是說中國會變成美國那樣。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在工業化、都市化的程序中,正在探索民主的實踐,但中國將按照自身歷史和文化的邏輯變化,它不可能變得像美國或歐洲那樣。要中國按照別人的理念去改變,不僅是愚蠢的,而且是一種危險的想法。
“西方自由派人士常常嗤笑亞洲式的民主。他們忘了西方民主的發展曾經歷了幾百年,並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過去十五年來,民主逐步在中國演進,如地方政府的選舉和權力逐漸下放。但西方觀察家對這些重要的發展卻視而不見。據我瞭解,中國行政上劃分成許多個地區,每個地區有二百萬到一千萬的人口,有一定的自主權。
地方政府需要解決城市規劃、住宅、交通、教育、治安等問題,需要吸引投資,需要創造就業機會。他們可以把新加坡當作一個模式來研究,不但考察我們的成功,也要研究我們的錯誤。
“我們處在一個新的時代,經濟生產要素從未像現在這樣有流動性。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在競爭和合作、獨立和相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