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的大片地域,包括澤州和潞州,都交給劉知遠治理。可劉知遠那時已經看出了後晉朝廷行將就木,正暗地裡積聚實力以圖將來,故而根本沒心思接這個爛攤子。收到石重貴的聖旨之後,只是表面上派人向州城和縣城發了一道諭令,宣佈將各州縣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卻未曾派出一兵一卒給朝廷助戰,更沒有心情在澤、潞兩州浪費自己寶貴的糧草和物資。
於是乎,澤潞兩州就更加徹底地成了“飛地”,朝廷不管,漢王不問,老百姓日子過得朝不保夕。倒是“有名望和能力的鄉賢”,一個個如魚得水。看上哪塊土地就隨便往自己家劃撥,看上誰家的女兒就直接拉回院子,說出的話來就是王法,踩在別人頭上拉屎都算“恩典”。只要他們不公開扯旗造反,攻打縣城和州城,這些“有活力的民間組織”,就是官府拉攏的物件。哪怕他們有時候做得出格一些,把本該上繳給官府賦稅,也搬到自己家裡頭,為了息事寧人,地方官員們也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最近,鄉賢和豪強們,心裡頭都多少有一些不踏實。劉知遠當皇帝了,澤州和潞州兩地,無法再起到太原和汴梁之間的緩衝作用了。原來的刺史和防禦使大人頭上,忽然又多出了一個澤潞節度使。並且據說這個節度使大人的來頭還不小,居然是劉知遠一個頭磕在地上的把子兄弟,六軍都虞侯常思。但奇怪就奇怪在這兒,按道理,漢王做了天子,老兄弟沒功勞也有苦勞,怎麼著也該當個宰相或者大將軍吧?怎麼反而被派到澤州和潞州這兩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
很顯然,常思不是高升,而是被明升暗降了。他失了寵!聰明人哪都不缺,特別是澤州和潞州這種混亂之地,凡是能成為堡主寨主,並且能讓自家所在堡寨不被周圍勢力吞併的,個個都算是人精。鄉賢們略加琢磨,就將常思出任澤潞節度使的幕後真相推測出了個**不離十。
這下,許多堡主寨主們,心裡頭立刻樂開了花。倘若常思依舊被劉知遠器重,大夥自然做任何事情都得掂量掂量,以免招惹了常思,折了朝廷臉面,惹得劉知遠不惜派大軍來地方上替老兄弟撐腰。可若是常思已經失寵,大夥就沒必要自尋煩惱了。該維護家族權威就得維護家族權威,該辣手懲戒刁民就該辣手懲戒。免得有些刁民心生妄想,以為換了個朝廷就變了天。
國家大事上,鄉賢們不能跟朝廷爭。可地方上,卻必須繼續由鄉賢來做主。當然了,該給節度使大人的“面子”,大夥還是會給足的。無論是白花花的銀錠還是黃澄澄的銅錢,只要他能說出個準數,大夥肯定將他喂得肚飽腸圓。
本來,如果常思不主動“生事”的話,也就是夏糧入庫後十天半個月之內,便會有一大筆“禮敬”,非常自然地送進他在潞州城內的府邸。誰料,常思偏偏不肯安分守己,居然冒冒天下之大不韙,向地方下達了稅賦催繳令。並且不僅僅當年的要全額徵收,以往各地積欠,也責成有司和縣尉、稅吏們想辦法儘快補足。
這下,可算是捅了潞、澤兩地的馬蜂窩。當即,眾鄉賢們就聚集在了一處,決定給新任節度使大人點兒顏色看看。而這個顏色,也必須把握住尺度。既不能讓朝廷覺得,地方士紳們有舉旗造反的威脅,又不能讓姓常的感覺不到疼,今後再繼續“為所欲為”。
所以,鄉賢們商量來,商量去,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十數家規模頗大的堡寨聯合行動,以“打冤家”為名,從潞州城旁“經過”。這個距離不能太遠,遠了起不到展示實力的效果。這個距離也不能太近,否則被人添油加醋上報給朝廷,常思肯定要滾蛋了,那些各家族安插在州衙、團練衙門的翹楚們,少不了也要吃一些掛落,弄不好還得丟官罷職。
“刺史和團練使大人,倒是真夠仗義!這麼久了,居然還沒把隊伍帶過來,呵呵,看,你們快看,姓常的出來了,出來了,常思終於按耐不住,出來了。唉吆,隊伍還挺齊整,就是人數上寒磣了些!”議論聲一**從腳下傳來,讓寧子明心頭一片冰冷。
按理說,鄉賢們的目標是常思,收受賄賂的官員也是劉知遠的臣子,無論跟他寧子明,還是石延寶,都沒半點兒關係。然而,他依舊忍不住將腰間的刀柄越握越緊,越握越緊!
首屆粉絲節邀您參與!
if(q。storage('readtype != 2 && ('vipchapter 《 0) {
(';
}
第二章 蓬篙 (五)
第二章 蓬篙 (五)
煩躁,厭惡,乃至痛恨,一瞬間,各種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