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嶺之前很窮,村裡的孩子除了於舉人家,也就是里正家的何厚學讀書了,其他孩子,父輩識字的教了些,這些孩子底子普遍比較薄。對於讀書這種高大上的事兒卻格外有興趣。
小不點兒被林曉放在了眼皮底下,也就是村裡七歲到十歲孩子這個班級。林曉按照前世的授課方式甚至新增了體育課和數學課,並不侷限於文言文的學習。體育課他們這教的也高大上。完全是狩獵隊的功夫,以後還會開野外課程,教孩子們捕獵的技巧。
林曉甚至想過,農忙的時候還要帶孩子到村裡系統的學習種地、繡花等有針對性的課程。當然了。這些不能著急,得慢慢來。
第一天的授課顯然很成功,雖然孩子們第一次學習都有點兒接受慢,不過當初小不點兒帶著熊孩子們背誦弟子規也是有成效的,許多孩子都能背上幾句,林曉再一教,孩子們都知道珍惜機會,格外認真。
教了幾個大字讓孩子們在這慢慢練習。林曉去隔壁看郎柔柔教的那些孩子。女孩子們來的少,年紀也都是偏小的。像是二狗子的兩個姐姐就沒有來。林曉也能理解,畢竟時代不一樣,女孩子還是受到約束的。
相比於男孩子,女孩子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哪怕是面對著郎柔柔這個跟他們同齡的小姑娘,大家學的也格外認真。
林曉看許多女孩子家裡並沒有給準備紙筆,猜到多半是這些女孩子自己跑來偷偷學的,又是一陣感慨。
當然了,讀書這種事兒肯定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的,好在男孩子們每天都有一個時辰的體育課,有狩獵隊的人教他們習武,像是銅錘那些年長的孩子,林曉跟李大建議,要額外授課,狩獵隊的人進山打獵的時候,如果不是進深山,都要帶著村裡那些年紀偏大的男孩子。
技多不壓身,多學些本事總是好的。
彭王氏和郎康氏懷著孩子也坐不住了,聽說林曉在希望私塾授課,他們悄悄來看了兩次。彭王氏甚至主動接了郎柔柔的活計幫忙教那些年幼的孩子。她識文斷字的,道理懂得多,又溫溫柔柔的,孩子們格外喜歡她。
郎康氏看了不禁自慚形穢,林曉勸她,“嫂子要是不嫌這裡講課累,我還想開一門女紅的課程,不如嫂子就來教吧。不過嫂子可別藏私啊。”畢竟像是女紅這樣的手藝,一般都是母親傳給女兒的,很少外傳。
郎康氏倒是不覺得什麼,“你這丫頭,竟知道打趣我。”她現在的日子都是村裡人幫襯著給的,她有什麼好藏私的。因此上,每天男孩子們練武的時候,女孩子們就跟著郎康氏學繡花。
繡花這門手藝看似村裡大部分女人都會做,可做的好的還真得數郎康氏是頭一個。因此上那些不大願意閨女來私塾讀書的人家也不說什麼了,甚至還讓孩子來學。畢竟不是每個家裡都能買得起繡線讓孩子們學這個的。
在這一點上林曉想的很開,她主動掏腰包買了繡線和布,跟女孩們說好了,他們學習繡花的前期費用私塾出,不過後期女孩們也要給私塾回報。將來手藝成了,這些在私塾繡的東西私塾拿出去統一銷售,賺的銀子就給私塾當基金了。
對於這個,孩子們都痛快的答應了。林曉讓他們回家跟大人說,在全村都極力支援私塾的情況下,也沒有人不開眼的來搗亂。
私塾還要蓋幾個偏房,木匠、瓦匠也忙忙碌碌的,想趁著徹底封凍前趕出偏房來。
林曉發現有孩子特別願意盯著看,乾脆就多開了兩個興趣班,就讓村裡的手工藝人們教授。
村裡的漢子們起初被人喊先生還挺不好意思的,後來漸漸也習慣了。趙栓子擅長做弓箭,村裡有幾個孩子在這方面格外有天賦,他都被人喊趙先生了,每次答應的時候都臉紅脖子粗的。他感慨,“徐朗和林曉來了,村裡的日子都變了,我沒曾想我這大老粗還有當先生的一天。”
林曉是各種資源都不浪費,村裡會打算盤的老人都被她請來給孩子們講課。也沒有工錢更沒有人提這個。沒看人家林曉忙忙碌碌的都沒提這事兒嗎,誰家孩子沒有在私塾讀書的?敢提條件,看村裡人不吐沫星子淹死你。
黑熊嶺,這個以往又窮又落魄的村莊,正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未完待續。。)
310找人
“呼哈……。呼哈……。”
一大清早,黑熊嶺的上空就響起上百人稚嫩又有節奏的呼哈聲,那是狩獵隊沒有外出的人帶著村裡的男孩子們在習武。
從最初的看熱鬧到如今的習以為常,黑熊嶺人的神經在逐漸加強,大家似乎也更願意看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