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善終。一個官吏如果缺乏仁愛之心,不會有好下場。
西漢時,有位叫疏廣的人,很有學問,曾在朝廷擔任博士,後來還做過皇太子的老師,地位極其顯赫。當他告老還鄉時,皇帝和太子賜給他很多金銀錢財。
疏廣回到家鄉後,把這些賞賜都分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鄉親們,既沒有為自己購置田產,也沒有將這些錢財留給子孫。有人勸他,但疏廣卻說:“這些錢財是皇上和太子賜給我的,我要將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至於子孫今後的生活,不能依靠我,而要靠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他們如果有出息,就不需要我留給他們錢財,如果他們沒有出息,我留給他們的錢財越多,就會害他們越深。你們說我還需要留錢財給子孫嗎?”
疏廣的一席話,說得在場的人無不點頭稱是。
喬致庸利從仁愛來
經商的本質是互贏互利,只有雙方都從中得利,買賣才能長久做下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李嘉誠是當代華人的首富,也是當代的商聖,他曾這樣談論經商之道:“你我雙方做生意,如果我賺你虧,你不會幹;如果你賺我虧,我不會幹;只有你我雙方都能賺錢,生意才能做下去。其實經商的秘訣就是這樣簡單。”李嘉誠把經商之道說得多麼通俗簡單,不愧為當代華商之聖。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3)
清代著名的晉商喬致庸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有一顆仁愛之心。喬致庸以天下之利為利,開票號實現匯通天下的目標,不是為了自己發大財,而是為了方便天下商人。開拓武夷山茶路不僅是為了自己發財,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解除廣大茶農的生活之困。當有人出高價收購他經營的茶市時,他毅然撤出,這是一般的商人很難做到的。大災之年,他開粥棚救濟十萬災民,家人與災民同鍋喝粥,為了支撐粥棚幾乎傾家蕩產。
在喬家門前,常年拴著3頭牛,誰家要用,只需招呼一聲,便可牽去用一天;每年春節前夕,喬家大門洞開,喬致庸會拉出一扇板車,滿載米、面、肉,誰家想要,只要站在門口招招手,便可隨意取去。喬致庸就是憑著一顆仁愛之心,凝聚了一大批鐵桿夥計,他雖然多次歷經災難,幾乎家破人亡,但這些夥計卻全力以赴、鼎力相救,一次次使他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沒有夥計在危難時刻離他而去。這全是仁愛之心使然。
我們再來看看電視劇《喬家大院》裡的祁縣何家,因經營煙館生意,賺了不少錢,但做的是缺德事,害的是老百姓,因此不得好報。何家少爺也因長期抽鴉片毀壞了身體,疾病纏身,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花了大筆銀子娶回江雪英不久便一命嗚呼,撒手人寰,萬貫家財盡落他人之手,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叢飛愛心撼中國
2006年4月20日,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178名貧困兒童、累計捐款300萬元的愛心大使叢飛因病醫治無效,在深圳市人民醫院去世,年僅37歲。叢飛生前立下遺囑,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將給4名患者帶來光明,以他最後的愛心饋贈社會,使仁愛之心長留人間。
紀念叢飛的網站、叢飛紀念館相繼建立,網上追悼會召開,國家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向深圳民政局發去唁電,哀悼叢飛。叢飛的愛心感動了中國。
1994年8月,叢飛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從此開始了長達11年的捐款助學活動,並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市愛心市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
一次,叢飛在一個貧困山區演出,觀眾席上坐的是幾百名因家貧而輟學的孩子,叢飛當時就毫不猶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錢都放進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訴叢飛:“你捐出的這筆錢,可以使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
叢飛當時覺得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從此以後,他就開始不斷地資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先後20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為當地失學兒童籌集學費。
叢飛說:“在山區時,我被他們的貧寒所震撼,看到他們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心裡就難受,而當我聽到這些孩子有書可讀時我就高興。”叢飛還說,他最大的願望是讓孩子有書讀,讓社會少幾個文盲,少幾個法盲。正因為他愛上了這些質樸、憨厚、勤勞的山民,他的捐獻才像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在一些城市的商業演出中,叢飛已經小有名氣,每場演出的出場費達到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