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1)

小說:孟子的智慧 作者:賣吻

宰齬僬展稅儺眨�衛侄�晃�兀糠粗��褪敲獻鈾檔那榭觶骸敖裰�誦奩涮煬簦�砸�司簦患鵲萌司簦���涮煬簦�蚧籩�跽咭玻�找啾贗齠�巖印!畢衷詰娜誦捫�煬簦�還�俏�說憊伲壞繃斯僦�螅�桶咽裁慈室逯倚哦寂灼�耍�媸翹��苛耍�鈧找歡ɑ岫�侔罩暗摹C獻傭韻質檔惱腠淨故欠淺P晾鋇摹�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四、仁政以人性為基礎

最後,我們做一個總結。孟子有一句話傳頌千古,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下》)。這種民本思想來源很早,《尚書》裡的《五子之歌》就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人民是國家的基礎,基礎穩固了,國家就安定了。在孟子的時代,君貴民輕,而孟子說民貴君輕,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這種民本思想的背後,是對每個生命個體的尊重。生命的價值是平等的,今天?當君,?當臣,?當民,是各種條件配合造成的,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如果談政治哲學,孟子有一段話是古今中外所有從政者都應該奉為圭臬的。他說,如果孔子、伯夷、伊尹有機會來做國君的話,“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公孫丑上》)。這些偉大的聖賢啊,如果要他們做一件不該做的事,殺一個無辜的人,因而得到天下,他們都是不會去做的。諸位想想看,古今中外多少政治領袖,?能做到這十六個字呢?比如,這個人是無辜的,他被殺了,將來別人為了得天下,殺無辜的人,你或者你的親戚朋友也可能被無辜殺害,所以不能犧牲任何一個人。當然,事實上孔子沒有說這個話,這是孟子對孔子的想象,也是對孔子的深刻理解。為了得到某種權力而放棄?則,這的確不是孔子的作為。

我們說過,在儒家那裡,仁政不是唱高調,但為什麼歷朝歷代都做不到呢?這是因為有些人做好事,做著做著發現沒什麼用,就不做了。孟子講過一個比喻,叫±水車薪。實踐仁德的人,就像用一±水去救一整車木柴的火;水倒上去沒用,就說水不能救火,乾脆不要救算了。這說明什麼?水要勝火,需要相當的量;仁的作用也不能只靠一念之轉,而需要長期大量地施行,行仁是一輩子的事。

政治上也好,實際生活上也好,學習儒家一定要明白做好事會得到快樂,這種快樂是由內而發的快樂,而不是外面的稱讚和別人的鼓勵。如果不能從外面轉到內在,永遠在等待別人的肯定,做好事就像無源之水,不會長久。

儒家講人性向善,從真誠開始,力量由內而發,所以快樂也是由內而發。瞭解這個道理之後,每個人就會對快樂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只有這種內在的快樂,才是永遠真正的快樂,不會輕易為外物干擾。對於外在的貧富、生活的清苦或者能不能得到某種權力,就都能比較μ然視之了。這是幻想嗎?當然不是。但瞭解道理之後付諸實踐,中間需要修養的過程。修養也可以帶來快樂,而且需要長期地做,才會發現這種快樂確實跟別的快樂不一樣,因為它來自於人性內在的要求。

儒家的仁政理想是以人性作為基礎的,並構成一套圓滿的系統,凡是跟儒家不一致的想法用在政治上都會有後遺症,用四個字來說叫架漏牽補。就是說,一個房子有問題,這邊補一點,那邊補一點,永遠在這個過程裡面,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孟子的自信來源於,他認為只有從人性出發,推行仁政,人類社會才可能成為人間樂土。整個周朝從周公開始的影響,就是設法讓國家跟學校類似,政治跟道德結合。

我們生活在一個國家裡,這個國家也是一個大學校,所有政治上的活動都是一種道德上的活動,這樣配合起來,個體的人的生命才會有真正的安頓。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