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4 / 4)

小說:智慧100 作者:小秋

也把他當做自己的家人那樣來看待。情深禮隆而不存佔有之心,所以能隨緣結緣而又能隨時放下。此偈雖然是以在家和出家的兩種身份做對比,其實,有大智慧的人,不論在家出家,都能提得起放得下,所謂置名利權勢於度外,乃至也置生死於度外。如果是非常愚痴的人,不論在家出家,他們的心中也都被名利權勢佔滿。不過出家人的生活方式,若非已經擁有寺院及徒眾的大和尚,要想佔有名利權勢,相當不易。所以,若非道德修養已有相當火候,擔任叢林道場的方丈,是要特別留心的。有道的出家人,處處努力建寺,隨時可以離開。

。 想看書來

知識智慧

有慧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見。

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

——《大智度論卷五釋初品中摩訶薩埵》

智慧是心地無染,多聞是博聞強記。如果心地光明而不具備足夠的知識學問,便不能用適當的語言工具來向人表達自己內心的體驗;如果僅有淵博的學問,而無明淨的智慧,便等於睜著兩眼的盲人,所說所見,都像盲人摸象。

一般人所認為的智慧大概是指聰明或博學。這種人見多識廣,反應敏捷,分析和觀察深刻而獨到。其實,從佛法的觀點來說,聰明人不等於有智慧,學問家也不等於智者。離開了自我中心的分別、執著,才是離煩惱而得解脫的有智慧者,那是親自體驗到了真我無我、實相無相的究竟空相。

在這個偈子中,“多聞”的意思是懂得很多佛法,不一定用耳朵聽聞,也可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