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官升幾級,代表縣委了。
我沉吟著:這個再我們村裡搞噴灌的事,一看就是個政績工程、花架子工程——好看、但不一定能用多久。
我前世時在所在的鄉鎮也搞過這個噴灌專案。當時我分管鄉里的農業工作,就親自操作過此事。從接到縣裡領導指示,到寫立項報告,然後又是跑縣、地、省三級計委,一個月下來,每一個環節都沒落下,還是沒有跑成。後來由駐鄉的省委扶貧工作隊出面,到省計委、水利廳、扶貧辦、財政廳等單位爭取了三十多萬扶貧資金,在他們扶貧的一個村搞了一套噴灌、滲灌系統,覆蓋面積達到一千多畝土地。建成的時候,那個熱鬧啊,至今歷歷在目:省、地、縣三級有關部門領導光臨,又是威風鑼鼓助陣,又是大會發言、領導剪綵。吉時一到,開閘噴水。霎時,在陽光的照耀下,上千畝的田野裡,無數小水珠珍珠般的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煞是好看!!到會的領導和群眾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叫好連連。那個景象,真像是馬上就要跨入農業機械化的行列了。
可好景不長,那個噴灌系統僅紅紅火火了一年多,有幾個人撈了點政績高升了,第二年就扔到那,沒人管了。原因很簡單,一是水量不夠,這個村和其他幾個村的自來水一塊使用。蓄水池太小,到了夏天連人吃地水都供應不上,就更別說用噴灌澆地了,那可太費水了。二是管理跟不上,澆地時大家都歡喜;收水、電費時,誰也不肯掏一分錢,理由還挺充足:“你們去年搞那個噴灌的時候,就沒說過還要收水、電費啊。我那塊地它根本就不缺水!它是塊下溼地!天越旱,莊稼長得越好。你給我澆了水,還害了我的莊稼呢,我還沒找你們說個什麼,你們還要和我收水、電費?”。就這麼著,村裡也沒人管了——出力不討好呀。村委會窮得沒錢,那能貼得起!三年過來,連地裡埋著的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