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1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沒有了保守勢力的鉗制,在李鴻章的推行動下,天津及整個直隸地區,因緣際會地成為清國新政的示範之地,依照李鴻章的計劃推行包括整頓吏治、改革科舉、振興實業、增強軍備等等新政舉措。而其於直隸推行的各種新政措施,更使直隸成為“新政權輿之地”,為全國所矚目。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取代了東北的光芒。

與東北的那個“暴發戶”不同。於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和威望的李鴻章。不過只是剛一推行其新政。便引得了世人的關注與讚揚,這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李,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正是李鴻章和他洋務支撐起了這個帝國的體面,現在沒有了牽絆,這個帝國的再次崛起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從軍工生產,到煤鐵礦開採。從鐵路交通,再到新式教育,在短短的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裡,在李鴻章的推行下,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一千萬兩的借款支援下,天津幾乎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力,引領全國潮流,遠超上海,甚至超過了至今未曾施展新政的東北。

在直隸的新政為世界所矚目,北洋衙門吸引著世人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時。北洋衙門後廳的書房房門開啟了,一個高大的身影走出書房。那堪稱魁梧的身子站在走廊中。書房裡透出的燈光將他的身影投到黑暗的院子裡在;而他卻紋絲不動的站走訪邊。

那綿綿秋雨總會不時的被風吹進走廊,吹在他的身上,秋雨綿綿溼了他的布靴;雨絲飄染頰邊;那蒼老的面孔上似帶著些憂慮,眉頭不時輕鎖著。

“荃帥,這夜涼了,還是進層吧,別涼著身子!”

身後的話聲讓老人轉過臉來,藉著那房中透出的燈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位便是那位因推行新政而為全世界關注的“東方政治家”李鴻章。

在西方人的眼中,東北的唐浩然只是一個“軍閥”,只有李鴻章這位曾被他們稱讚為“東方俾斯麥”的人物才是真正的政治家,真正的帝國掣柱!

“幼樵,你說,咱們辦的這個北洋大學堂,還差了什麼?”

就在幾個小時前,李鴻章去了北洋大學堂,那是用東局子的舊營舍,仿著唐浩然於仁川創辦的同文學院建起的現代“洋式大學”,可今天去了大學堂之後,他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從未去過國外的李鴻章並不知道西洋的大學是什麼模樣,可在天津除了洋人辦的教會學校,還有唐浩然辦的同文學堂——專門為同文學院輸送人才的學棠,就是北洋大學堂第一期的三百個學生中,也有三分之一來自同文學堂。

“荃帥,聽說同文學院的具以洋為主!”

張佩綸道出了另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來,人們只知道唐浩然創辦同文學院志在育才,卻不知道其是在用洋有育才。

“哦?從何處聽說?”

“經述早先提過一次,經述還曾因此當面質問過子然,問其為何具以洋為主!”

張佩綸隨口說道,與李經方現在一心撲於新政不同,二少爺卻無心新政。

“哦那子然如何回答?”

“子然回答說,洋人又如何?既然是求知識於世界,連國之要務軍事亦可求教於西洋,為何教育不成?大家都說我中國的道德文章冠絕天下,可西洋這船堅炮利,靠的可不是道德文章,靠得的是科學,他倒是想用國人為教務,可問題是誰人稱職?誰能教土木、機械、化學、工程,所以其教授唯能向他國聘請,”

張佩綸的話,讓李鴻章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過去他每辦洋務時,那些人總說著什麼中國的道德文章冠絕天下,可全不顧洋人船堅炮利非道德文章所能制的現實,就是欲辦新學,也只能打著陸水師的名義去辦,雖是如此亦受各方牽絆。

“如此一來,這同文學堂中的教授自然大都是洋人,而這同文學院又有評議會作為全校的最高立法機構,議長由校長擔任,評議會由校長、各科學長與一部分教授組成。由校長、教務長以及由教授會推選出來的教授評議員構成,共七人,其中教授佔五人……而在評議會之外,還有教授會……”

懂也好,不懂也罷,但李鴻章從張佩綸講解著同文學院的評議會、教授會的權責時,卻詫異的發現,儘管那學院花費官府數百萬鉅款,但官府對其卻全無約束,甚至就連同那校長、教務長之類“官職”,也都是由教授推選,那裡還是官辦的學堂。

“這唐子然……”

不知是贊還是嘆的一句話從李鴻章的口中道出時,卻又聽他說道。

“難道他就不怕學校盡為那些個西洋教授把持,進而中飽私囊,盡培養一些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