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為關。
甲申年的吳三桂正是開啟了這山海關,從而令滿清建虜入關,竊居中原,而從那時起,這山海關便成了關內以及關外的分界線,在朝廷的眼中,這渝關以南便是中國,至於以北則是滿洲,是他們的地方,斷不容漢人染指,於是便了柳條邊牆、有了滿洲的封禁。
而駐守于山海關的則是旗營精銳,正是靠著這封禁,兩百多年來對那些“闖關東”的百姓勒拿卡要,雖說自同治年間起,迫於沙俄對東北的蠶食和侵佔。滿清不得不用“移民實邊”的政策加以補救,雖說就此馳禁,可這渝關的旗兵卻依如過去一般,對“闖關東”的百姓百般勒索,災民縱是過了關,那也得掉上一層皮。
昏黃的陽光斜照著官道上,下午時分,在南門門外的大路上。身負著簡陋包裹的百姓眼巴巴的望著那城門,而在城門處,已經換上新式軍衣的淮軍的兵佐則不停的吆喝著。
“麻利點,包裹開啟瞧瞧,夾帶煙土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在兵佐們的吆喝聲中,那些排著長隊、面呈菜色的百姓,無不是惶恐不安的瞧著這些人,偶爾的他們會把視線投向這關城。
現如今。這曾經的“天下第一關”早已不見了昨日的雄風。在先前的戰事中。這座關城卻也迭遭橫難,雖說在持續十數日的激戰中,朝鮮軍並未能攻破這關城,可大炮卻把關城上的門樓炸了粉碎,那一仗更是慘烈,一仗之後這關城內早已是十室九空,不復往昔的繁華。
不過對於此,那些淮軍兵佐似乎根本就沒放在眼裡頭。他們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