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英國保持先前的態度。
英國人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一面是傳統盟友的求助,一面是新朋友的怒火。
當然更重要的是,英國先前的官方表態,實際上已經斷絕了其可能“走鋼絲”的可能,在荷蘭與中國之間,他們只能做出一個選擇,否則其只能保持中立,而眾所周知,其一但保持中立,別說是婆羅洲,甚至荷蘭會失去整個東印度——相比於東北的軍事力量,荷蘭的軍事力量是不值一提的。
當東北海軍第一艦隊出現在巴達維亞外海的時候,開始於荷屬東印進行威懾性巡航的時候,英國作出了對他們,同樣也是對荷蘭人最有利的決定——荷蘭撤出婆羅洲,同意其獨立,而作為其新朋友的東北,則保證確保南洋共和國隨後的獨立性。
指往一個僑民建立的國家保持獨立性?這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更何況是這個由華僑建立的國家,還是直接受益於本土艦隊的全力支援方才建立。
但無論如何,對於唐浩然來說,他已經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了——婆羅洲、石油,當然還有於南洋的立足點。
“崇山,你覺得現在,在當前的這種局面之下,北洋那邊,會不會暫時放鬆警惕?”
看著剛剛從京城回到大連的李玉新,唐浩然的臉上帶著微笑,現在南洋事件吸引著全中國的注意力,從情報上顯示,北洋也在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自然樂意看到東北的力量為南洋所牽制。
“那要看如何去看待這一問題了!”
李玉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而後看著大帥緩聲說道。
“世人皆知,東北的陸上軍力,完全為俄人所牽絆,東北十萬大軍中的七萬屯於對俄邊境之地,僅餘三萬之兵,卻又分散於朝鮮,如遼寧之地,不過僅屯駐兩個混成協,幾乎可謂是千里不設防……”
千里不設防,這是眾所周知之事,甚至就連天津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只經北洋願意,數萬北洋精銳便可以直搗山海關,而在京城的時候,李玉新就不止曾一次要求“基於互相信任”的基礎,希望北洋軍主力後撤至山東或保定以南。而“大連以西僅駐一協之兵”。便是他的交涉基礎。
也正因如此。李鴻章等人才未將東北陸軍視為威脅。但在另一方面,大家也明白,憑藉東北的鐵路網,其隨時可迅速的將大軍調至山海關。但這不過只是表面,實際上,東北還有一個可動員的軍事力量——移民點壯丁團,數十萬接受一定訓練,隨時可以武裝起來的壯丁。才是東北軍事力量的基礎,也是總督府敢於千里不設防的原因所在。
“哎,難啊!”
長嘆一聲,唐浩然像是同外人談話似的,在那裡言道著。
“現如今,我東北為關內分擔著全部的東顧之力,可他們卻完全不知,只知我東北於其之威脅,卻不顧我東北加強軍備之無奈,俄人敵我。更視我之國土為其擴張之地,身為東三省總督府。我又豈能不加強軍備……”
聽大帥在那裡倒著苦水,李玉新只是微微一笑,這些不過都只是表面文章罷了,可這樣的苦水卻要有人去倒,他在議政會議上就經常倒著這些苦水,所為的就是爭取那怕一絲的理解,儘管希望渺茫,但或多或少總有一些效果,至少李鴻章同意把一鎮新軍調至保定。雖說因為鐵路的存在,而沒有任何意義,但至少緩解了當前的壓力。
“哎,罷了,至於他人是否理解……崇山,你看,今下午我們見一見老朋友如何?”
有些話,總要有人去說,也要有人去聽,就像是此時,隨李玉新一同來東北的李經述便是最重要的聆聽者,也是唐浩然會時而感嘆的原因所在。
“俄人太平洋艦隊,得日本之後,非但奪得優良之港口,更盡取地利之優勢,於我東北、朝鮮形成環顧之威。為應對俄人之重壓,我不得不加強海軍軍備,然而……”
話聲稍稍頓,唐浩然看著李經述無奈苦笑一下。
“浩然,你切勿誤會家父的心意,家父對浩然,從未曾有過絲毫怨言,雖府中有人說三道四,可父親又豈不知浩然你在東北事事艱難……”
並不懂政治的李經述一直都於議政會中任議政員,這也是其此次隨李玉新來東北的原因,現在東北與北洋之間,需要一個溝通的渠道,而李經述與唐浩然之間的舊識,則是再好不好的選擇了。
尤其是在這個時候,面對東北這邊的“外起頻起”,李鴻章本人更是希望知道唐浩然的想法,他想弄清這東北到底是什麼態度,什麼想法。
“只是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