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再順利的撕破第二道防線,那麼整個海參崴就等於向他們敞開了大門,至於中間的那些獨立的炮壘,根本就是不值一提堡壘。
鐵絲網!
在五號炮壘與眼鏡蛇堡之間,一片綿延的鐵絲網散佈冰原上成了阻擋東北軍進攻最有力的武器,對於進攻部隊而言,這些看似簡陋的鐵絲造成的威脅甚至大過機槍,對於俄軍而言,機槍是罕見的,但是鐵絲網卻是極易佈設的,而且是極為廉價的障礙。
相比於其它的人工障礙,鐵絲網即便是遭遇爆炸,也幾乎不會給他造成太多的影響,往往在一場炮擊之後,戰場上總是還殘留著大量的鐵絲網,即便是殘存的鐵絲網仍然會阻擋戰士們的腳步,令他們成為敵人的靶子。
作為最早研究鐵絲網障礙物應用的的軍隊,東北軍對鐵絲網障礙可謂是研究極深,畢竟這種廉價的障礙,於東北軍看來是加強要塞防禦最高效的障礙物,尤其是對於機槍數量眾多的東北軍而言,那些緩慢的於鐵絲網中掙扎的敵軍,根本就是再好不過的靶子。
也正是因為對鐵絲網障礙的研究極深,使得他們非常清楚鐵絲網會給進攻部隊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於是沒有任何例外的老虎鉗成了制式裝備,既可以用來修補已方的鐵絲網,又能用來剪斷敵軍的鐵絲網,有了考慮鉗至少他們不至於像南北戰爭時計程車兵一般,途勞的用槍托或者軍刀砍砸著鐵絲網,同時作為靶子被敵軍一個個的打翻在地。
即便如此,老虎鉗也只是一種應急裝備,作為鐵絲網的運用者如何摧毀鐵絲網,同樣也是擺在東北軍面前的迫切問題,最終軍工部門給出了一種似乎極為簡單的武器——爆破筒,也就是一款可單兵攜帶的輕型爆破器材。。實際上就是一根和玻璃酒瓶粗細差不多粗細的鐵管,裝填的是苦味酸與硝酸銨的混合炸藥。爆破筒靠的就是爆轟進行破壞,此物對雷區和鐵絲網及三角樁等構築的障礙物效果奇佳,爆破筒簡體的一端設有外螺紋,用於連線另一節爆破筒,儲存時此端用一薄金屬帽加以保護。簡體的另一端設有內螺紋,用於旋接引信,也可以連線另外一節爆破筒。如此相連甚至可以連出一根十幾米長的爆破筒,在戰鬥中將其塞進鐵絲網中,既可以摧毀鐵絲網,也可以引爆附近的地雷,從而形成一條長達十幾米的通道。
儘管對於爆破筒的使用,可以說極為熟練,但面對那些複雜的鐵絲網,爆破筒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尤其是其使用還需要派出工兵深入前沿,更為其使用帶來了眾多不便,為了解決戰場上的鐵絲網,現在前線的戰士們總是能想到一些看起千奇百怪的方式。
戰壕中,一門不知從什麼地方,也許是從博物館中,也許是從某座舊式軍械庫內翻出的一門前裝火炮的炮管直指前方,而在炮尾炮手正瞧準著前方,而在那炮口處那足有一尺大小的鋼鉤,看起來是分外的醒目,而在那鋼鉤的尾部在炮口的下方,還有一個大木桶,木桶下盤著成盤的繩梯。
若是有人曾在捕鯨船上工作一定能夠認得出,這幾乎就是一門簡易的鋪鯨炮,當然。僅只是捕鯨炮原始而落後的簡易版。可為什麼要在戰場用這種“鋪鯨炮”。突然隨著一聲炮響,那鋼鉤朝著兩百米外的目標飛去,它的尾部拖著粗重的繩索,在空中劃過一道並不算規整的拋物線。
“我說一定行,一定行……”
面色黝黑的戰士大聲的言語著,他甚至還像是不服氣的嚷喊道。
“如果是捕鯨炮的話,一定可以打的更遠……”
在戰士的嚷喊聲中,那拖著繩索取的鋼鉤晃動地方向一直朝著鐵絲網的方向飛去。最終落在戰場上。就在那些塹壕中的俄國人百思不解的時候的,那鋼鉤被拖動了,快速拖動的鉤子猛的掛上了鐵絲網上。
這是要幹什麼?
在人們的詫異中,那門小炮繼續炮擊著,與此同時,在炮位後方的射擊死角時,戰士將繩索扣在馬拉的炮車,而在戰場上,還有十幾輛炮車在等待著掛扣上那繩索,差不多忙了近半個小時後。終於所有的鋼鉤都掛到了俄軍的鐵絲網中。
在戰壕中一直用望遠鏡觀察著的軍官。從腰間拿出訊號槍對著天空扣動了扳機。伴著一聲槍響,一條煙龍拖著白色的煙尾飛向了天空。
在距離俄軍前沿的數百米的戰壕後方,那些馬挽炮車旁的輜重軍官在看到升空的數訊號彈後,立即衝著馬車上的輜重兵大吼了一聲。
“駕……”
輜重兵立即趕動著挽馬,八匹挽馬牽引的炮車拖著那繩索往前行走著,而那些被鋼鉤鉤著的鐵絲網隨著挽馬的拖曳,立即扭曲起來,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