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章 拿回來(求月票)
2月3日,上午八時,東三省所有的郵差,剛一進入郵局,就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民間郵件一率停止派送,與此同時他們又接到繁重的派信任務——每個人都需要派送數百份,甚至上千份信件。與平日不同的是,他們甚至被要求佩帶武器——郵遞員同樣也是東北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因為他們更瞭解地形。而在這時郵遞員之所以被要求攜帶武器,卻是為了保證那些郵件被安全的送達到每一個人的手中。
與普通的信件不同,這些信件無一例外都是由東北軍司令部下發的,那紅色的信封像是寄送喜報一般,那是“徵召信”,每封信的郵資不過僅為五文銅元,這甚至就是徵召動員兵的“成本”。
在數以萬計的郵遞員騎著腳踏車,按著車鈴在街道、市鎮上穿梭著,將上百萬份徵召令送達給被徵召者的同時,作為東三省首府的大連,此時的氣氛卻顯得有些緊張——多年來,軍隊第一次成建制的進入這座城市,幾乎是一夜之間,大連的人們詫異的發現,在街頭,除去警察之外,又多出了軍人的身影。
戰爭已經爆發,幾乎是在爆發的第一時刻,便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上百萬預備役人員被徵召,數萬名醫生、護士被徵召,所有的交通工具鐵路、輪船都接受參謀部的指派,而工業生產也在第一時間轉入戰時狀態,開始生產各類軍需品。
十年來。一直處心積慮的為戰爭做著準備的東北。終於在這一天“如願以嘗”的進入了“總體戰”體制——所有的一切都以為戰爭服務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讓位於戰爭。
“……今天我們發出的徵召令是125萬份,其中85%的動員人員集中於農村,而其中30%來自於非移民村落……”
站立在走廊內,靜靜的望著走廊外那陰沉沉的天空,唐浩然手中拿著一支菸,不時的對外間的花園吐著菸圈,然後凝視著煙霧在微風中擴散著,只是靜靜的聽著身後的參謀官的彙報。
“……計劃徵用3245列列車以及10。356萬節車廂。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勢必將會影響到民間運輸,為避免對外貿出口造成影響,外貿委員會建議將外貿出口納入戰爭體制,以保證外貿生產所需要的原料及運輸工具,他們相信,對外貿易同樣也是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戰爭離不開外匯……”
當真是一群生意人,即使是在戰爭時期也不忘記利益,外貿委員會的那一群前商人。在這個時候如此義正詞嚴的提出這樣的要求,完全超出唐浩然的意料。但對此他已經見怪不怪了,這種事情,他只需要知道就行了,參謀部自然會給予回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參謀部極有可能會同意這個要求,確實,戰爭同樣需要外匯,甚至需要更多的外匯。所以維持正常的外貿生產以及運輸,自然也是戰爭的一部分。
“關內有什麼動靜嗎?”
現在的唐浩然和過去完全是兩個模樣,從他整潔的服裝和挺直的背脊上看,他顯然並不像過去那樣疏忽小節。他襯衫的領子潔白硬挺,褲腳管上的褶痕熨燙的筆直。不僅著裝上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就是連外表也發生了些變化,面板不復了過去白淨,反倒顯得有些黝黑的,眼睛也變得深邃起來,不過卻不見了過去的憂鬱,像一般過了三十歲的人一樣,來到這個時空的整整個十二年後,他的眼角已經經生出了皺紋,相比於過去他似乎更顯得深沉些,因為他總是習慣性的微蹙著眉頭。
“關內現在的反應普遍比較悲觀,但是民眾是支援我們的,在天津以及上海等關內大城市,有許多民眾為我們募捐……”
這不是的唐浩然所關心的,他所關心的是關內的總督們是什麼看法,甚至現在對他而言對於關內的關注,遠甚於對戰爭的關注,之所以可以做到這一點,完全是基於對東北軍戰鬥力的信任,在陸地戰場上,東北軍投入的兵力是俄國人的三倍,至於海上,現在的太平洋艦隊非但龜縮於港口內,且在外海還有阻遏雷場。
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對於東北軍而言第一階段任務除去海參崴尚未攻戰之外,戰役目標已經基本達到了,在這一前提下,他自然不怎麼關心戰場上的局勢,畢竟海參崴的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而現在,關內的重要性甚至遠超過戰場。
關內是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沒有任何人比唐浩然更清楚,對俄羅斯的戰爭,不僅僅只是對俄戰爭,同時還是統一全中國的集結號,在接下來的這場戰爭之中,急劇膨脹起來的上百萬東北軍將會以俄羅斯為練兵場,演練新型戰術,使用新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