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唐浩然。
或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人用空投小炸彈的方式將一個個龐大的齊伯林飛艇化為巨大的空中火團,但是在飛機發明之前呢?
在飛機發明之前的現在,又有誰能夠威脅到飛艇?
或許對於謝纘泰來說,他眼的飛艇要麼是空中的客貨船,要麼是空中的大炮,但作為一名穿越者。百年的經驗卻讓唐浩然深知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東北能夠掌握這個時代唯一的空中力量,那麼在戰爭時將會發揮出超乎人們想象的作用。
在和平時期,載重數十噸的飛艇可以將的貨物運至全國任何一個角落,以至西南、西北腹地,像一張名片似的。向世人展示著東北的力量。而在戰爭時期,飛艇可以把士兵運送到任何需要它的地方,同時還可以對敵軍的後勤倉庫、屯兵地以及集結點進行轟炸,將上百噸、甚至上千噸炸彈投擲在敵人頭頂,從而徹底瓦解敵軍的鬥志,
在這個時候,誰又能抵抗得了這種陸海空一體化的攻擊的,甚至,唐浩然相信,僅僅只是那凌頭落下的炸彈,就足以讓這個時代的人們為之崩潰!
瞧著空中的飛艇,唐浩然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了空地一體化的一幕,浮現出原本只存在於二戰中的畫面——一片龐大的機群,不,是一群飛艇自空中駛過,將無數炸彈投擲於地面的一幕,就像是“紅色警戒”中的基洛夫飛艇一般。
想到基洛夫飛艇,唐浩然的唇角微微一揚,過去玩“紅警”的時候,他最喜歡做的就是用數十艘基洛夫飛艇對敵軍的基地實施毀滅性的轟炸,配合以地下的坦克海,那種“蠻力平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攔的打法。
如果同樣的“蠻力平推”出現在這個時代,無論是那些關內的對手也好,外國列強也罷,又算得了什麼?
凝視於空中轉著圈的飛艇,或許還他不夠完善,但卻已經顯露其潛力,甚至相比於巨型飛艇,唐浩然反倒更看這種體積較小的飛艇——因為它足夠小。停在七八百米以至一千多米的空中,地面上的武器很難對其構成威脅,在這個步機槍打中它,更多的時候靠的是運氣。
“它的載重量是多少?”
“大帥,您是指……”
謝纘泰先是一愣,隨後連忙回答道。
“480公斤,包括三名艇員,其載重應在250公斤左右。”
250公斤,瞧著是不怎麼起眼,甚至只相當於後世的一枚炸彈,可唐浩然明白這只是一個開始,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即便是在遊戲中的基洛夫飛艇,其載彈量也僅只有800公斤,只需要達到這一水平,就可以基本滿足軍用需求。
“嗯,還不錯,我看還有繼續改進的潛力嘛!”
唐浩然隨口說了一聲,同時拿起望遠鏡觀察著空中的那艘正在進行試飛的試驗平臺,那大大的螺旋槳顯得極為原始,或許正因如此,才導致他的速度極慢,就像是隨空飄動一般。當然這也和其動力有限以及軟式艇身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是試驗飛艇的關係,所以它的艙室應用了鋁框架,其框架結構是原本用於飛艇艇身的……”
謝纘泰的話讓唐浩然先是一愣,隨後又急忙反問道。
“鋁框架?艇身,你說的是硬式飛艇?有圖紙嗎?”
難怪唐浩然會這麼激動,之所以這艘激動的原因再簡單不過,謝纘泰口中的鋁製艇身框架,可不就是齊伯林嗎?
而大名鼎鼎的齊伯林飛艇直到7年後才試飛,誰曾想到謝纘泰居然會想到硬式飛艇,相比軟式飛艇,齊伯林式硬式飛艇有著太多不容忽視的優點。
“……初時的設計是其艇身上包含很多組由弧形的連結梁組成的肋骨環,通常每個非連結環之間大概相距15米,後來又在船廠的幾位設計師的幫助下,重新設計了現在這種被稱為“深環”的肋骨結構,它是由更為結實的三角桁架組成,每個這樣的肋骨結構均相距22。5米。這種肋骨結構和三龍骨加強結構的“深環”結構,雖說其整個框架的結構重量很大。不過,我認為艇體的結構強度遠比其它一切都重要,因為在空中誰也不知道會碰到什麼樣的情況,或者惡劣天氣……”
幾十分鐘後,在飛艇公司那間只是於車間內隔出的辦公室中,在唐浩然盯著那些圖紙的時候,透過謝纘泰的講解他立即發現,其設計的飛艇與齊伯林的飛機還有很大的差距,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其艙室依然帶著氣球時代的“遺蹟”——吊藍,準確的來說,是半吊藍式的艙室,與剛剛放下的軟式飛艇的“硬式半吊籃”並沒有多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