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1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這一官場陋習,久而久之,在先後若出幾次亂子後,這東北官員在內地也就享受了“洋大人”的待遇,免交門房例銀。在這種情況下,唐小虎當然不會交。有時候,人總會養成一些習慣,比如不對潛規則妥協的習慣。

“好嘞,唐先生,您先到府中稍待!小的這就去給您通傳一聲,今個巧了,二少爺就在府中。”

因為來客拿著二少爺名貼的關係,所以衛兵便直接將唐小虎引進府中的候見處,那裡已經坐滿了穿著官服、軍裝或者西裝的中外人士,都是欲求見中堂大人或者某位大人的。至於唐小虎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剛一落座,瞧著房內的人們,他的心裡不禁暗自敲起鼓來。

“不知道李先生還能不能記得自己嗎?”(未完待續。。)

第115章 內地之變(求月票)

“舉官皆出府中,不問其能,官位私授,實為禍國之始也!”

或許這就是光緒十八年後,“九督議政”以來的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從那一天,地方總督終於撕破了最後一絲偽裝,憑藉著自身的實力從朝廷手中奪得權力。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基礎,各個總督無一例外的都藉口整頓吏治,對官場進行了梳理,將幕僚、親信委派於地方,以確保對地方的控制,如此一來,推舉官員勢成必然,至於那千年的科舉制度自然也就是不廢而廢——縱是考上了狀元,又能如何?於京中作個翰林?

在某些忠臣義子的眼中,這自然是禍國之始。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權由地方直接導致中樞的權威盡喪,尤其是對京官的影響更大,失去了地方的炭敬、冰敬,這京官的日子過的更加清苦起來,而在家人的信中,鄉人對他們也沒有往日那般抬舉,因為他們失去了對地方官員的制衡之能。

如此一來,自視忠臣的京官們,自然會將這“舉官制”視為禍國之行,於朝廷甚至報紙上大加指責。

可無論如何,總督們是絕不會放開官員任免之權。也正因如此,不知多少人,之所以於府中行走,為的就是一紙公文下的魚躍龍門,有時候這比科舉要難,科舉只需要讀好書就行了,而這僅只靠讀書是不行的,因為這沒有標準。

而有時候,這卻也很容易,只需要得到一位大人物的賞識。那一紙公文就會填上大名。完成由民到官的銳變。甚至不少那些自許忠臣的京官。如果意外的接到一封來自地方上的信,其即會掛冠而去,往地方任職,再不提什麼“禍國之始”,人總是現實的。 恰如同這終日於總督府內外行走著的人們一般,他們為的就是那一官之位。

一大早,總督衙門的公文便下了下來。這公文顯然是早就印好的,甚至只填寫了名字。時間,然後授印,這便是委任狀,這一紙委任狀,便是官身的象徵。但是官與民的區別,是榮華富貴的象徵!

對於這種委任狀,唐小虎並不陌生,實際上,早在去年的時候,他就曾拿過一張委任狀。不過那時簽署委任狀的是東三省總督府民政部。而這一份委任狀,卻是由的直隸總督發出的。任的也是直隸的官。

直隸的官與東北的官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不同之處,恐怕就是沒有苛刻的權責制衡,甚至沒有監督,這官意味著的不是責任,而是榮華富貴。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會撈的,又豈只是十萬?

拿著這紙委任狀,唐小虎的心潮起伏,競然半點激動都沒有。看著狀上的職務,他的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這個選擇究竟是對還是錯?

去年被勒令辭退,申訴失敗沉淪數月後,他來到了關內,憑藉著當年在仁川時與二公子的一面之緣,得到了現下的這個位置。可以說憑得是裙帶關係,可無論如何自己現在切實地踏進了這個官場,這個官場,將給自已怎樣的一片天地?未來的某一處,會有怎樣的陷阱在等著自已?

幾千年來,大家都明白學而優則仕,說到底,就是一心只想當官。可真正當了官才知道,一腳踏進去的,恐怕就不是什麼好地方。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正身不由己的,應該是官場才對。

這官場,究竟是什麼?

為何會令府中不惜透過悉數清除的方式,也要與其劃清界限。甚至透過苛細繁雜的章程來約束官員,以避免滿清官場的習氣影響到東北的官員?

好了,曾經的不解,在不久的將來都可以得到答案,從現在開始,自己就直隸土地林野調查局坐辦了,這顯然是一個要差,同樣也是一個肥差。

土地林野調查對於曾任地方民政官的唐小虎來說,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