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3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前開始的幣制改革,透過白銀的國有化,流通貨幣的紙幣化,使得帝國中央銀行掌握了近十億兩白銀,正是這筆白銀儲備支撐著早期的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但實際上,真正解決資金問題的還是貿易——每年數億元的生絲等土產的出口以及稀有金屬等礦產資源的出口,從根本上解決了外匯問題。從五年前起,每年超過七億華元工業消費品的出口,取代了生絲以及礦產資源,成為最重要的出口產品。

對外出口解決了進口物資所需的資金,令掌握外匯的政府能夠採購足夠的機器裝置以擴充工業力量。現在,在積聚了八年的力量之後,這個國家終於開始向世人去展現其所擁有的力量。

“我們的資本需要市場!”

無論人們是否願意,對於中國而言,實際上他根本就沒有其它的選擇——做為一個後進國家,在世界已經被分割完畢的時候,他欲謀求市場,只能依靠他國的施捨,當他國拒絕的時候,那麼,對於它而言,那麼就只剩下了一個選擇——用槍炮為資本謀求市場。

幾乎每一天,在南京的帝國諮議院中,總會有激進的諮議員們在那裡討論著一個問題——我們的未來在什麼地方?當世界為他國完全佔領時,我們的世界在那裡?這實際上某種“視線轉移”。

八年!

八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事情,比如,在過去的八年中,中國的教育系統培養了超過二十萬大學生,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充斥在社會的各個部門,他們無一例外的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時,接受的憲政的理念,甚至就連同數百萬接受中等教育的青年,也接受了這一理念,隨著報紙的普及,民間對於制憲的呼聲越來越高。

為了轉移國內的視線或者說注意力,在政府的主導下報紙上的新聞導向發生了轉變——諸如各國排華的新聞出現於報端,中國的商品在國外受到抵制,儘管他們是廉價的,甚至還有中國人於海外遭到排擠的新聞報道,在這些新聞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種新的觀念於中國形成了——中國正在遭受西洋列強的全方面圍堵與打壓。

“實際上,這是東洋文明與西洋文明之間的必然衝突!”

周樹人從鍍金煙盒裡挑出一根,然後點上香菸,看著面前的陳乾生說道:

“從帝國前十年,今上崛起於朝鮮,提出“東亞同文同文”,失落之東洋文明亦隨之複雜,當時之東洋,舊日本試圖西化維新崛起,意圖仿效西洋進軍大陸,以為富強,然而俄國太子刺案,直接導致舊日本之亡國,四千萬東瀛人陷入俄人殖民統治,由此,東洋文明方才真正覺醒,亦正是從那時起,東洋與西洋之間的圖存之爭,已經勢成必然,後中俄之戰,與其說是利益衝突導致,倒不如說是文明衝突的必然,我國利用西洋諸國矛盾僥倖贏得此戰,然而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一種局面,東洋與西洋的文明衝突,並沒有從得到化解,而又因為中國的崛起,進一步激化,我們看現在的局勢……”

在接下的十幾分鍾內,作為教育部官員的周樹人從官員以及個人的角度去講述著過去幾年間中國與西洋人的衝突,儘管那些衝突大都停留於政治層面以及經濟層面,而且最終都得到了解決,但是卻向外界傳遞了一個訊號——西洋對中國的敵意日益增加,西洋列強試圖滅亡東方文明的野心昭然若揭。

“剛剛談到西洋對東洋的野心……德國不也同樣是西洋國家?”

陳乾生笑著說道,他並不是官員,而只是南京高等師範學院的一名教員,他與周樹人是在一次會議上結識,進而成為一名好友。

“西洋列強矛盾。”

周樹人給了他一個答案,這是一個再標準不過的答案。

“上一次,今上利用英俄矛盾,變英國為已用,進而贏得戰爭,現在,我們同樣需要利用西洋矛盾,畢竟現在我們的力量相比於西洋實在太過弱小了!”

這正是結盟的現實,在力量不濟的時候,結盟是避免四線作戰的最好辦法,與強者為伍,對抗另一個強者,是加大勝算的必然,也正因如此,在政府的主導下,國人對德國的情感越來越好。

“是啊,所以現在德國、奧匈,甚至還有俄羅斯,都成了我們的好朋友!”

陳乾生用一種嘲諷的語氣說道。

“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當年第一個喊出“****”的正是德國的那位二世皇帝,現在,他反倒是成為了“中華的老朋友”!”

這正是莫大的一種諷刺,當年的叫嚷著“****”叫的最歡的人成為了“中國的老朋友”,至於當年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不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