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偷襲戰(1 / 2)

小說:逍遙侯 作者:大司空

如果是在平原地區,別說七千多蜀軍,就算是七萬多蜀軍,李中易也沒啥可擔心的。

然而,問題是,在羊腸小道的咽喉部位駐紮的七千多蜀軍,卻是足以致命的存在。

“還真沒想到啊,王處回那個假道士居然有兩下子。”李中易看了一陣子地圖,發覺整個大軍的糧草,左右都繞不過去昌寧寨,不由大發感慨。

隨行的近衛軍副都指揮使王肯,也點著頭說:“皇上,蜀軍增兵四千,且昌寧寨易守難攻,我軍倒是難辦了。不過,昌寧寨並不大,憑空多出了四千兵馬,糧草恐怕不濟吧?”

李中易揹著手,原地繞了兩圈,忽然下令:“命令驍勇營從山上繞過昌寧寨,切斷蜀軍的補給糧道。”

俗話說的好,心急吃不成熱豆腐!

李中易一點也不急,昌寧寨吸引了七千蜀軍,這就意味著,駱寧道那邊的廖山河,減輕了壓力。

出征之前,李中易就已經掌握了蜀軍的虛實。為了應對強漢朝很可能的進攻,蜀軍在大巴山區和秦嶺山區,總共駐紮了五萬兵馬。

五萬兵馬,這已經是蜀軍駐守於秦嶺山區的兵力極限了。畢竟,依靠興元府(漢中)的糧食供給,並不足以支撐整個秦嶺防線,需要從成都平原越過大巴山區,運輸糧食過來。

說白了,也就是在後勤的壓力方面,李中易固然很難,孟昶其實也不輕鬆。

蜀道難,難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過,千里長的防線之上,蜀軍不可能處處駐軍防守,這就給了驍勇營翻山越嶺,繞過昌寧寨的機會。

說白了,昌寧寨可以防備大隊兵馬所需要的輜重透過,卻攔不住小股敵軍翻山繞過去。

李中易的計劃其實並不複雜,進入子午谷後,就開始沿途建立臨時後勤補給點。也就是伐木建山寨,只要能遮風擋雨,並具備一定的防禦能力即可。

從子午谷口開始,每三十里建一個臨時後勤補給點,並步步推進到昌寧寨的山下。

主力大軍堆在昌寧寨下,日夜邀戰,便可震懾住蜀軍,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真正的殺招,卻是驍勇營繞過昌寧寨,切斷蜀軍的後勤補給。

昌寧寨並不大,周長不足兩裡,駐紮三千人馬都嫌多了,更何況是七千蜀軍呢?

原本供給三千人吃的糧食,如今要供應七千人,只要被斷了糧道,未戰已經自亂了。

李中易堅持要親自率領驍勇營,卻截斷蜀軍的後路,張三正知道皇帝的脾氣,他一旦作出了決定,九牛拉不回。

不得以之下,張三正硬要陪著李中易翻山越嶺。張三正的理由十分充分,他是近衛軍的都指揮使,保護李中易的人身安全,他責無旁貸。

李中易明白張三正的顧慮,經過思考之後,便決定將主力大軍交給近衛軍副都指揮使王肯,命其率軍從正面威逼昌寧寨。

王肯也是從河池建軍開始,便追隨於李中易左右的心腹之臣,從基層的伍長開始,一路靠著軍功升為了副都指揮使,作戰經驗異常豐富。

換句話說,李中易信得過王肯的軍事指揮才能,才把指揮大權交給了他。

只是,在張三正的堅持下,除了驍勇營的一千人之外,另外又抽調了近衛軍甲營和乙營的兩千官兵,組成了三千人包抄小分隊。

夜半時分,以驍勇營為先遣隊的包抄集團,悄悄的走出拉軍營,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大山之中。

在李家軍中,中高階軍官大多是蜀人,也就是從河池建軍開始,便追隨於李中易左右的心腹之臣。

早在建軍之初,李中易就非常強調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二十里全副武裝的越野前進,已經是強漢朝禁軍的家常便飯。

也正因為如此,大軍進山之後,腳程並不慢,一夜的工夫,已經翻山越嶺的走出去了四十多里地。

山區的四十多里地,實際上,直線距離也就只有十餘里地而已。

沒辦法,望山跑死馬。兩山之間的直線也許就只幾里路,但繞著盤山道走下來,也就是十幾裡地了。

驍勇營指揮使劉文昌,指揮著一千多名弟兄,身背繩索、斧頭、勾鐮等物,替大軍在前邊開路。

由於擔心中了蜀軍的埋伏,斥喉營的將士們,被灑出去很遠。一旦遇見警情,尖銳的銅哨聲,可以非常及時的通知大部隊做好作戰的準備。

和將士們一樣,李中易的腿上也紮了兩副綁腿。綁腿帶通常是一條長條形的布帶,什麼材質的都可以,但是要結實。

綁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