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僅有九萬多人而已,為了大張聲勢,故意佯稱三十萬罷了。
他們之所以叛漢,核心因素是,日子過不下去了。
以前,他們缺錢花了,缺女人陪了,就可以提刀上馬,肆無忌憚的搶掠漢人老百姓。
現在,誰敢這麼幹,必定會被漢軍找上門,屠滅全族。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此言一點沒錯!
以前,沒有外援,他們勢單力薄,只是暫時蟄伏,不敢妄動罷了。
耶律休哥派人來聯絡,許以厚利之時,這些部落的族長和長老,苦李中易久矣,雙方遂一拍即合。
歷代皇朝的治亂迴圈:權貴們持續的土地兼併,導致失地流民與日俱增,朝廷財政收入也就不斷的減少。但是,朝廷養官養冗員養宗室的開支,卻一天比一天多。
一旦出現了突發狀況,比如說,嚴重的外患或是大規模流民起義,朝廷連鎮壓的開銷都捉襟見肘。
拆了東牆補西牆,老百姓已經沒啥油水可榨了,就要動既得利益集團的乳酪,必然會加劇黨爭!
黨爭擴大化的後果是,只要你贊同的,我必然反對,無論是非曲直。
到了這種地步,再攤上一個沒有統治經驗的皇帝,也就距離亡國不遠了!
實際上,草原各部也有肥沃草場的兼併問題,這個問題大的足以致命。
和平的時間越久,部落的人口越多,需要的肥沃草場就越大。然而,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綠洲和水源地就那麼多,生存矛盾也就日益尖銳了。
大漢帝國的徵西將軍宋雲祥,執行的是李中易確定的邊疆政策,即:拉一部,打一部,勿使任一部坐大!
通俗的說,誰敢發動部落之間的兼併戰爭,誰就是宋雲祥的死敵,必欲除之而後快!
李中易看得很清楚,絕對不能允許西北草原各部團結一致,必須要挑撥離間他們的關係,讓他們維持住一盤散沙的狀態。
明朝末年,遼東總兵李成梁,玩的就是這一手平衡遊戲,連奴酋努爾哈赤的親爹塔克世,都被坑死了。
在李成梁遭到朝廷裡的清流言官彈劾離職前,他對建奴的控制一直比較得力,遼東的局面盡在大明的掌握中。
只是,李成梁被貶十年,重新復職之後,心態變成了養寇自重,坐視建奴不斷發展壯大,導致遼東的局勢一步步糜爛到不可收拾了。
李中易耍的是陽謀,草原各部也有頂尖的人才,他們自然看得穿,大漢皇帝的險惡用心。
草原上的有識之士,一直在私下裡串聯,只等時機成熟,就要舉起反漢大旗。
現在,耶律休哥主動來聯絡他們,他們豈能不喜出望外?
只是,他們設下的埋伏,一直沒見漢軍的蹤影,難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半夜出發之後,李中易領著機動力極強的兩萬漢軍鐵騎,已經掉頭向了北。
歷史上,霍去病能夠屢屢偷襲得手,主要是有大法寶:一為投降漢朝的匈奴嚮導,二為避開匈奴人佈下的眼線,故意繞很大的圈子,到匈奴人的背後。
現在,李中易重施霍膘姚的故技,領著大隊人馬,和叛軍兜起了大圈子。
急行軍一日,李中易領著人已經出了地斤澤的北部,然後加速繞向東面。
在沙漠中行軍,由於浮沙的影響,大軍的行進速度,頂多一天五十里而已。
出了沙漠之後,漢軍一人三騎的速度優勢,就徹底的發揮了出來。
僅僅用了一日一夜的工夫,兩萬漢軍鐵騎,就趕到了二百五十里以外的都思兔河畔。
沿途之上,斥喉營的精銳勇士,已經捕殺了兩百多名零散的草原牧民,為的就是防備訊息走漏。
戰爭是殘酷的,絕不是溫情脈脈的兒戲。斥喉營的勇士們重任在肩,人數也十分有限,他們沒辦法留人看守俘虜,只能都殺光了。
為了西北邊疆地區的長治久安,只有死人,才不會洩露漢軍出沒的訊息!
途中休息的時候,李中易的大帳裡,坐滿了各級軍官和斥喉尖兵。
“回皇上,叛軍把老幼婦孺當作是誘餌,卻把糧草輜重另外藏在了距離此地大約八十里的安化澤裡。據下臣親自抵近查探,叛軍連12歲的小娃兒都動員了,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四萬三千多人。”斥喉營指揮使王清,詳細的稟報了當前的局勢。
“嗯,看樣子,叛軍這是破釜沉舟,徹底的豁出去了。”李中易冷冷的一笑,“以咱們對草原各部的瞭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