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我天朝固然地大物博,人傑地靈,然而,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一言以蔽之,若想本族百姓全都過上好日子,那就只能讓別的民族,過上只能吃飽的好日子……”
李中易在課堂上,極力鼓動殖民海外的若干種好處,同時,他也闡述清楚了,所謂的好日子,都是相對而言的概念。
“傳統的征服,都是從陸地上開始的。然而,打仗就是打後勤的概念,想必諸位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那麼,就常理而言,海路運輸和內河運輸,才是成本最低,效率卻最高的征服方式……”
李中易授課的內容,五花八門,主要是圍繞著海陸並進的征服而展開。
“利用水師運送大規模的兵力,去海外征服別國,首要的問題便是,海上的氣候規律,以及合適登陸地點的選擇……”
堂堂帝國皇帝,親自給講武堂的學員們授課,由此可見,皇帝本人的對於軍事力量的高度重視。
下課後,李中易給學員們留了作業,淺論登陸地點的選擇及其優劣。
授完課後,李中易回到山長公事廳內,按照既往的習慣,找來幾名學員談話。
李中易喜歡找學員談話,談的內容天南海北,無所不包。透過談話,李中易可以敏銳的掌握學員的動態,以及從側面瞭解教官們的情況。
作為帝國目前最高等級的軍事學府,李中易對講武堂建設情況,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吾意從開封城開始,逐步建立起‘步軍小學堂’,不知道諸位意下如何?”
李中易和學員們談過話後,又找了幾位資深的教官來,和他們一起商議每州設立一所步軍小學堂和步軍中學堂的想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既難得,又很容易浪費……”李中易開宗明義的闡述清楚了步軍小學堂和中學堂的重要意義,“科教興國,重在教育的基礎是否牢固。目前,各地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少了,窮人們根本沒辦法讓孩子們讀書……”
“等國家統一之後,大軍的數量勢必會有所裁減,那麼,優秀的軍事人才,完全可以轉職去各地步軍中、小學堂……”
李中易的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並贏得滿堂喝彩。
按照李中易一直灌輸的殖民理念,國家統一之後,並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應該持續性的培養本民族的尚武精神。
只注重武力,卻忽視了精神領域的教育,很容易出現太阿倒持,反噬其主的逆局。
就目前的國力而言,要想普及全民教育,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畢竟,儒學已經盛行了上千年,只要是讀書人,都會或多或少受儒家學派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達官貴人之家,積累了很多年的教育優勢,也都集中於儒學的基礎之上。
李中易故意另闢蹊徑,暫時不動儒學的基礎之上,打著培養軍事人才的幌子,乾的卻是普及窮人教育的驚天之舉。
讓窮人家的孩子也普遍讀得起書,這絕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創舉!
藏在步軍小學堂和中學堂背後的,其實是李中易陽謀:從中學堂學成畢業的學員,完全可以承擔起,教育小學堂學子們的重任。
按照李中易的既定規劃,每縣設立兩所小學堂,大約會在十年內全面普及開來。
若是海外殖民順利的話,解決了庶民吃飯的問題後,每村設立一所小學堂,將在三十年內變成現實。
論人口,中國和印度大致相仿,然而,印度的發展情況,遠不如中國這麼迅速。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種,李中易認為,現代教育的普及程度,決定了人口紅利的真實有效。
與此同時,薛太妃終究還是面子薄,頂著巨大的壓力,接見了趙家的杜太君。
杜太君一見到薛太妃,馬上跪地不起,哭著說:“臣妾叩見娘娘,求娘娘替臣妾作主……”
薛太妃一邊聽,一邊暗暗嘆息不已,早知今日的磨難,當初怎麼不知道家教再嚴上幾分呢?
薛太妃的年紀,其實只比杜太君小那麼幾歲而已,然而,薛太妃保養得真是到位,至今都是滿頭的烏絲,沒有一根白髮。
反觀杜太君,滿頭的白髮,竟然找不出一絲黑髮的蹤影。一夜愁白頭,固然有些誇張,但是,杜太君是真心急紅了眼。
“快別哭了,喜慶的日子快到了,哭狠了,晦氣!”薛太妃的一席話,提醒了杜太君,再過三個月,就是李中易正式登基做皇帝的大好日子。
杜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