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們對何長纓都讚不絕口,說他是一位有仁義之心的將軍。”
眾將默然,無不被羞得臉色血紅。
“現在中堂的意思,就是看安州城的何參將有什麼打算;不過已經下了命令,在援朝軍退回義州之前,義州諸軍不能有一兵一卒北渡鴨綠江!”
聶士成繼續說道:“安州那邊昨天給總督衙門去了電報,肅州千餘守軍已經渡過大清河,現在正在回義州的途中;不過還有一千餘奉軍,三百多仁字軍,毅軍曹錕哨裡的六十五人選擇留在安州;還有三十九名盛軍,蘆榆軍,吉林練軍的傷兵,在安州救治;這事兒,中堂已經報了朝廷,皇上今兒已經下旨,把安州所有的各路練軍全部劃歸援朝軍。”
聽到對於是否重兵防守義州,中堂居然不問眾將,而是要去徵求何長纓這個二十出頭,毛都才長齊的吊毛孩子的意見;眾人都是目露異色。
這個何長纓,一個多月前還是一個芝麻大的六品小哨官,而且還是一個要被捋職砍頭的逃兵蛋子。
這才短短几天,卻已經是名聲鵲起。
現在居然是中堂重視,‘簡在帝心’,領著數千軍力的正三品實權參將。
中堂大人現在已經七十有二了,老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眼看也執掌不了北洋幾年了。
之前大家還私下裡議論,作為中堂重點培養的一文一武,袁世凱和盛懷宣兩人,畢竟是太年輕了。
然而這才沒過幾天,又一個北洋將星如流星般的直躥高空,讓人無法目視。
“這小子今年實歲才二十三啊!”
作為何長纓的老領導,江自康自然知道何長纓的很多事情,此時不禁有些失神的自語:“二十三歲的領軍參將,領著兩三千精兵;不是皇族,不屬八旗,全憑自己的能耐打出來的,咱大清自來還沒有吧?”
一個讓人心顫的念頭突然湧進眾將的腦子裡,這小子要是走得順,在未來十年之內,將會接過北洋大權。
一個剛剛三十出頭,能文能武的北洋大梟,將會是一副怎樣可怖的情景?
就是曾國藩,李中堂,也沒有達到這種高度啊。
那樣的話,估計紫禁城裡面的那位,都要睡不著覺了!
眾人心照不宣的對視一眼,又連忙把目光移開,身子都起了一個哆嗦。
大夥兒還是好好的升官發財玩女人為好,這些大忌的事兒,最好有多遠離多遠,想都不要想。
安州城。
援朝軍眾將齊聚一堂,坐在安州府衙的大堂裡面。
這兩天安州津門之間,電報不斷,昨天朝廷的賞功就發了過來。
援朝軍營官何長纓,副營官吳威揚,升正三品參將銜。
吳威揚賞果勇巴圖魯勇名,賜花翎。
各賜予黃金百兩,小刀,火鐮,等各種珍玩。
毛超,戚有偉,陸鐵腿,領正五品守備銜,各賞賜白銀百兩。
准許安州各部士兵歸入援朝軍,對援朝軍兵源核定為2500人,並以此發裝備糧餉。
這次總督衙門讓何長纓報人頭,好給援朝軍裡面的軍官敘功加職,不過林雲瑜,沈兆翱,郝天勝,李振華,四人直接就拒絕掉了。
用他們的話來說,當兵不是為了來升官發財的。
倒是毛超,戚有偉,陸鐵腿,幾人有些躍躍欲試。
何長纓考慮著自己要是老不上報,朝廷那邊說不定就開始有些想法了,就報了四個上去。
至於吳威揚,在洞仙嶺大捷以後,他就表明了態度。
作為一個自小在呂宋長大,德國留學,泗水當過警司的華僑,他對大清的帽子沒有任何的興趣。
不過這次何長纓還是把他報了上去,不然太扎眼了。
結果,朝廷果然是居安思危,開始未雨綢繆,把吳威揚的官職,有意的提到和何長纓同一等級。
這並不是說朝廷對何長纓有了警惕,一個小小的領著千餘士兵的將領,朝廷的大佬們還真沒有這麼閒得無聊的異想天開。
而是多年養成的慣性思維。
無論當年的曾國藩,還是之前的李鴻章,朝廷也都是這麼來分化駕馭的。
第二百五十六章 急紅了眼的大島義昌
“既然已經決定回國參戰,那麼各部門營連排,現在就要開始動員起來,偵察排要嚴密的監視平壤日軍的動向,隨時報告;”
何長纓對前來參加軍事會議的副排長史大柱說道:“告訴方大海,對於小股的日軍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