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山縣有朋的這個命令,對於苦苦掙扎在朔州一帶白山黑水間的徐如部的抗倭軍殘軍來說,卻是一個絕處逢生,浴火重生的契機。
正所謂‘彼漲此消’,日軍一下子從義州,九連城抽出了800士兵,對鴨綠江沿線周邊的布控,頓時就大為削弱。
鴨綠江沿線防區司令奧山義章少佐,不得不對安東,大孤山,義州,九連城各城的兵力,進行了重新調配。
駐守水豐,朔州的日軍部隊,全部撤出,只留下收編的朝鮮隊伍守衛兩城。
而對抗倭軍剩餘殘兵的圍剿,奧山義章命令,也將由這兩城的朝鮮漢奸軍接力完成。
大孤山,安東縣城,放一個日軍步兵中隊的兵力。
九連城,放一個步兵中隊的兵力。
義州城,放一個步兵中隊加上一個騎兵小隊的兵力。
日軍在這個數九寒冬的年關之前,兵力全部都縮排了這四個沿江據點裡面。
而水豐,朔州的朝鮮漢奸軍,根本都沒把奧山義章的命令當話,整天躲在城裡面賭牌,睡大覺。
這樣一來,這些天一直在和日軍圍剿部隊進行著艱難的戰鬥逃亡,瀕臨絕境的援朝軍殘軍,終於算是求得了一線生機,開始緩過勁兒來。
這個時候,徐如,張風景放眼望去。
整個水豐,朔州一帶,在閔丙和日軍撤退後,形成了一個完全的權利真空。
而之前有著姣好口碑和堅實基礎的抗倭軍水豐大隊,隨即開始了快速的野蠻生長。
西洋歷1月6號,太原鎮總兵何鳴高將2000津勝軍交割給直隸提督聶士成,聶士成隨即把這2000新兵均分給關外三營。
1月8號,湖北提督吳鳳柱率領七營步馬1700兵力,押送著從旅順逃往蓬萊的1600名旅順逃兵,抵達山海關。
這1700名逃兵,關外三城分得700餘人,其餘1000逃兵,則由關內諸軍商議分成。
其中何長纓只要了200餘名炮兵,剩下的份額,則由徐邦道和賈起勝均分。
這樣經過了兩次補充,關外三城的總兵力達到8500人,配備了近7000支單,連發步槍,儲備了近150萬發子彈和大量的糧草。
作為錐子頭的北翼城,更備有九門紅衣大炮,六門70mm口徑的克虜伯山炮,兩挺西洋原裝的格林炮。
而這個時候,兵力猛然充裕的聶士成,也開始重新調配關內諸軍的防區。
連順的捷勝營,白濟的兩營旗兵,總計2100兵力,聯合防守歡喜嶺至萬里長城入海處老龍頭,這一段防線。
吳鳳柱的鳳字軍,唐仁廉的霆軍,總計3500兵力,防守山海關主城,及其東邊銜到接歡喜嶺山腳,西邊銜接到角山山腳的這一片區域。
同時負責對關外三城必要時,提供軍力支援的任務。
王連三的六營3000魯東軍,調出石門寨和九門口長城,分兵防守角山長城和長壽山長城各段。
同時在角山東邊山腳,石河子水庫邊的一段長城佈置重兵,防止日軍從角山山腳地勢平緩處爆破長城衝關。
而梅東益那2000缺槍少彈,拿著500餘支老舊步槍,其餘都是鳥統,抬槍,大刀,弓箭充數的蘆軍。
則是防守距山海關西北四十里,隔著角山,長壽山,在群山夾持之中的河流上,修築的九門口長城。
以及防守其後三十五里,也是群山夾道,地勢險要的石門寨。
在聶士成看來,透過他的精心調配,這近兩萬大軍以關外三城為先鋒,後面的山海主城為基石,東西兩邊歡喜嶺,角山,九門口為兩翼。
形成了一個主次分明,有條不紊的立體防禦體系。
之後再隨著各路援軍的陸續抵達,還有北洋軍械局,江南製造總局,以及外洋軍械的運抵,只要逐次加固這些結構,就是日軍大軍前來,聶士成也極有信心硬對硬的碰上一碰。
西洋歷1月9號,從青島登陸的德**火中的一萬支毛瑟連發步槍,100萬顆精製子彈,先行抵達津門。
而65門80mm口徑的克虜伯山炮,才剛到滄州,大約還要經過五天漫長泥濘的運輸,才能運抵津門。
這一萬支毛瑟快槍還沒運到盛懷宣的津海關道,津門,燕京的各路將軍們就已經個個眼熱,圍堵在盛懷宣的津海關道里面吵得鱉翻壇。
這場直隸大戰眼看著就要刺刀見紅,而眾將手下計程車兵們都是缺槍少彈,很多士兵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