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旨直隸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將直隸政務交由幫辦北洋大臣王文韶暫代,駐防山海關,直統山海諸軍。
下旨直隸提督聶士成回燕京,主持京師外圍防禦。
下旨兵部左侍郎王文錦,連同大沽炮臺總兵羅榮光,主持津門防禦。
1月16號,劉坤一率領2000江南兵奔赴山海關,王文韶至津門正式暫管直隸政務。
同時節制北洋津門海關道,煙臺海關道,北洋招商局,北洋軍械局,開灤煤礦,鐵路局,電報局等事物。
1月17號上午,鬱悶不已的劉坤一車架抵達山海關。
其時,山海關,九門口,歡喜嶺一線,集中了近三萬五千清軍,近80個營頭。
一時間,大清將星雲集,放眼過處,到處都是旌旗招展,令人眼花繚亂。
當天中午,劉坤一先吸了一泡大煙。
就紅光滿面精神大振的邀請湖南巡撫,幫辦軍務大臣吳大澄,廣東水師提督唐仁廉,湖北提督吳鳳柱,江西布政使魏光燾,山海關總理前敵營務處幫辦周馥,商討軍情。
而對於一線要害位置的何長纓,徐邦道,賈起勝三人,劉坤一既嫌三人的官帽子太小,又嫌三人和關外三城主力都是李鴻章的北洋系,所以根本就沒有單獨接見的打算。
在劉坤一的臨時欽差大臣行轅,眾文武一番吹捧商討,對守住山海關那是信心滿滿。
湖南巡撫幫辦軍務大臣吳大澄,更是提出趁著現在大軍雲集兵強馬壯,而倭夷的主力還在路上,應該全軍出擊,一舉殲滅山海關外面的倭夷第三旅團。
“伏念臣久膺疆寄,軍旅未諳,祗以倭兵犯順,藐我中原,志切同仇,臥薪嚐膽。總期一鼓作氣,次第廓清,力遏兇鋒,庶不負皇太后、皇上委任之恩。”
自己都承認自己不懂行軍打仗的吳大澄,‘滋溜’著小辣酒,得意洋洋的把他自動請纓赴遼東作戰的奏摺唸了出來。
頓時贏得滿酒桌的喝彩聲。
在吳大澄一加一等於二,六減三等於三的簡單腦子裡理所當然的認為,關口三萬五千雄兵去打八千來倭夷,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四個人打一個人,就是亂拳也能把老師傅打死,更何況裡面還有自己帶來的14000‘精兵’!
第五百二十八章 老夫還年輕
“止敬說的有理,不過皇上再三下旨嚴令出關輕戰,你我剛到暫宜從長計議,訓練士兵排兵佈陣;等到倭夷主力到達,諸位一鼓作氣一戰而定,豈不美哉!”
劉坤一畢竟在三十年前和太平軍,捻子打過,雖然這幾十年安逸荒廢,可是兵者兇險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
豈能向吳大澄這個門外漢,那般的‘天真無邪’。
吳大澄此次帶來的那32營3哨14000湘楚士兵,近八cd是新兵蛋子泥腿子,大半到現在連槍都沒有放過。
更別提什麼軍紀和協同作戰。
而且除了新配給的2000支毛瑟連發快槍,這些湘楚士兵手裡大約還有300支老舊的奧地利的曼利夏步槍,800支老舊的德國毛瑟,2000支江南北洋軍械局仿造的快利槍。
其餘的都是抬槍,鳥統,長矛,弓箭,大刀。
在劉坤一看來,只動用自己帶來的2000江南精銳,一個衝鋒,都能一戰打殘了這群烏合之眾。
關外三城。
經過六天的緊張修築,連線關外三城間的三道胸牆基本修建完畢,進而開始修築裡面的防炮夾牆和射擊掩體。
東西羅城在三條胸牆圍起來的牆段上,朝著城下豎立了十幾條杉木梯子,這樣就很好的實現了三城士兵在三座城池和城池間的胸牆陣地,互相之間的快速流動。
何長纓,徐邦道,賈起勝,李經方四人在暖融融的陽光下,在北翼城南城牆上擺了一張桌子,一人吃了一大碗酸菜泡椒肉絲麵條,就喝茶聊天。
在聶士成主持山海關戰場的時候,只要有空,他就會來到關外三城,和三城將領商討戰情。
歡喜嶺威遠城,山海關主城,裡面的防炮夾牆,長城上面一段段斜搭在牆磚上的松木,在山海關城門裡面又修築的一道兩米高的阻敵胸牆。
都是聶士成受到了關外三城的啟發,下令關口諸軍建築的禦敵設施。
然而現在聶士成調到了燕京,一切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碧如之前聶士成來到山海關主持防務的時候,首先就把眾將領都召集到一起,共商軍事。